作者自去年2月下旬开通“吴言武玉说创业”个人微信官方账号以来,围绕“创业准备”这一主题撰写了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一些关于创业的想法和感悟,如《创业者曾经的“十痛”,你经历过吗?》、《创业的“好项目”,一般具备八大特征》、《创业项目怎么选?给你支几招!》、《你的创业流程,十大环节搞定!》、《我给你开的创业准备工作清单,你看能少掉哪一项?》、《商业模式没那么玄乎,五个问号搞定!》等。如果朋友们仔细看过这些文章,
但是在走访企业和与许多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更多的是“思路”上“不对路”,出现不少偏差,以致创业路上跌跌撞撞、踟蹰不前甚至夭折.
为此今天笔者再谈“创业筹备”的话题,从最要紧的几大工作入手,重新梳理出笔者眼里的“创业三要事”.
设计模式
笔者认为,“模式”设计是创业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作为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应该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和服务,如何生产产品,如何提供服务,如何营销和推广,如何周转资本,如何搭建渠道,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构建产业链等。此外,你总是希望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好,你总是希望渠道越来越广。我一直希望用户积累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高,资金越来越充裕。解决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商业模式”,如生产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融资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等。理清并设计好这些“模式”,就是打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全流程的“基本逻辑”,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质优、流畅、快速、高效、畅销,并进而走向品牌化、资本化发展道路.笔者之前发表过很多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章,《设计商业模式,不得不考虑的几个指标!》解决的是模式设计的一般思维问题,《六大模式,云里雾里,你看懂了没?》解决的是“好”商业模式的评价问题,《企业的人员架构,怎么设计比较科学?》解决的是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所以朋友们可以再读一遍加深理解。
搭建团队
“人”是把事情做好的核心要素。几乎所有的创业活动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即使开了一家“夫妻店”,夫妻俩也构成最初的“创业团队”。为此,团队是创业成功的灵魂所在!就现实情况而言,对创业者来说,一般要考虑搭建两支队伍:一是股东团队.也就是创业合伙人团队,的一个股东团队,往往聚集在一起有着共同的创业目标,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他们有钱出钱,有地出去,还有一部分人出去,然后根据“出资额”(包括实物、资源等。)”,他们占据相同或不同的股权比例,形成创业型的合伙结构。因此,股东团队是创业企业的“老板集体”和“主人”。好的股东团队,需要在“资源”上错位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即只有初创企业真正需要的资源持有者才能被接受为股东,企业发展不需要的“非重要资源”持有者无需考虑。
二是事业团队.实践中,很多创业合伙人并不直接参与创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往往由一个或几个股东牵头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作为一个交易者,如何建立职业团队呢?作者认为搭建“直接操盘”的“事业团队”.应该根据企业业务体系及模式设计,围绕“关键岗位”进行招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作者发表的0103010。
dedfa83514422" />整合资源
由上述组建“股东团队”的话题,引申出一个创业“资源整合”的大问题。没有一个创业项目是“单枪匹马”可以撑起来的,没有一番事业是“走单骑”可以开创的,任何创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做大做强,无不是多种资源融合、多方力量合力、多维因素协调的结果。为此几乎可以说,创业就是一个“整合资源”谋发展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就看“整合资源”的效率和效果。
为此,作为创业者,一是要梳理项目启动需要哪些资源,比如场地、设备、资金等“刚性”资源,比如人才、渠道、平台、模式等“软性”资源,比如点子、项目、产品、品牌、人脉等“信息”资源。二是要去寻找谁有这些资源,它可以是你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乡,可以是他人介绍、平台推荐,可以是“广撒网、被动选”,也可以是精准定位、主动出击。三是要精挑细选强化“落地”,你要考虑各类“资源”与你需求的“匹配度”,你要测算获得“资源”的“性价比”,你要考虑分阶段获取不同“资源”的“节奏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心急了被“热豆腐”烫着、噎着。四是选好合作方式,比如有的可以发展成创业合伙人,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有的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有的可以用于解决临时性困难、或作为“储备资源”。
这方面的问题,笔者此前曾发布《创业路上,我该找谁合伙?》、《企业“融资”中的五问两不愁!》、《创业找合伙人,“一夫多妻”更好!》等文章多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设计模式、搭建团队、整合资源,是创业最主要的三件事,只有这三件事都梳理清楚了,你才基本具备了创业的起步条件,才可以逐步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否则的话,笔者建议你,还是先“补补课”!
笔者今天的文章,属于在以前对相同问题从不同维度思考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思考,为此文中也引导有兴趣的朋友们,点击相关文章标题再阅读一番,当有更加不错的效果。也欢迎朋友们对笔者的思考批评指正!
(本文图片摄自宁波老外滩诺邸书店)
(本公众号作者,先后在街道及教育、宣传、文化等区级部门领导岗位任职,近年来因工作关注并钻研文化产业发展及创业项目运营,实践中沉淀了一些较具实践性、较“落地”的思考,供交流分享!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并予本人(ID:W285384893)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