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积分墙任务平台,悬赏任务平台哪个好

机器刷8毛,人刷2块2!App排名真的是这样刷的吗?这个黑色产业链谁更便宜?

当你在手机上下载应用软件时,你会去看这个软件的评分和评论吗?

这些评论和评分有多真实?能否作为下载应用的参考?

央视财经记者发现,本应作为用户参考的评论和评分,其实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

1.App“刷单”越来越普遍

“五星好评”有很多水分

孙先生是一家小美食电商的产品渠道总监。孙先生时不时会因为自己的App在手机应用市场榜单上排名靠后而非常苦恼。

某手机App产品渠道总监孙宁超:因为没有刷榜单,我们排在榜单第62位。用户应该转到第62位成为我们。有些媒体或渠道会时不时来找我们,说要不要考虑试试其他的投放方式。

孙先生说,这些人不断宣传的,其实是一些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刷单”服务。只要他们付费,这些公司就可以增加应用市场上任何App的点赞量和下载量。

这样App就可以在一些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让用户更容易看到和下载。

但是,要想长期保持在应用市场的前列,就得不断往里面砸钱,这对孙先生工作的小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只能放弃。

某手机App产品渠道总监孙宁超:比如你想进入总榜单前100名,一天可能需要十几二十万的下载量。但并不代表我今天花的钱多了就能达到第一第二,两天可能要花更多的钱。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刷单”方式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央视财经记者在一些手机应用市场看到,很多应用的评论区都有明显的痕迹。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在一款小说App的评论区,有很多与应用本身无关的内容。有的文章文不对题,有的全是乱码,有的是几篇一模一样的评论接连发表,但发表的账号却不一样。

当央视财经记者按时间顺序排序时,发现上百条评论同时发出,这些评论的明星收视率都是出了五星。对此,不少手机用户表示,在下载软件时,会注意到很多App评论的质量参差不齐。

北京市民:很奇怪,评论和实际软件不匹配。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包然:队列很整齐,评论的内容也差不多,有的甚至一个字都不改,复制粘贴,第一眼特别赞。还有的故意刷评论给竞争对手,甚至刷表面看似褒义实则贬义的恶评。

2、App“刷单”明码标价

“产业链”组织有明确的分工

手机Ap

p商家通过海量的虚假好评、虚增下载量数据等手段,提升其在应用市场中的排名。这些“刷榜”行为,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通过搜索引擎,记者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些声称能在苹果、安卓等各应用商店,提供5星好评或提升关键词排名的商家。


某刷榜公司销售人员 :差评可以做一拨好评覆盖掉,好评放出来置顶,后面的差评就看不见,权重也会有所增加的。像苹果市场的话, 是0.8元一条五星好评。


8角钱一条5星好评,至于评论的内容, 商家表示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


某刷榜公司销售人员 : 如果您这边有自己喜欢的模板,我们就按照您的来操作,评论完全照你们那边的系统模板打。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用通用模板评论。


商家表示,虚假评论一般通过马甲用户账号,经由多部手机进行发布,这种被称为 “机刷” 。


而另一种提升下载量的服务,则可以由真人用户去完成。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这种真人用户的下载,是在一些被称为“积分墙”的应用平台上完成的。平台以 回馈奖金、赠送游戏装备、积分 的方式,吸引用户按照指定的方式去下载App,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就是完成了一次“刷榜”。


在商家提供的报价单上,央视财经记者看到,在苹果应用商店,一个真人用户下载一次App的价格是2.2元。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某刷榜公司销售人员:我们这边有一个“积分墙”平台,日活跃用户数是20万。下载咱们奖励任务的App,下载完成,打开试着使用3分钟之后,他会回到平台上面领取奖励。


根据指引,记者下载了一个被包装成儿歌软件的“积分墙”应用平台,打开软件后,跳转出来的网页会显示各种奖励任务列表。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按照提示,记者在应用商店下载了某App后,顺利拿到了1元钱的所谓任务奖励。


不过,按照平台规定,用户需要累计10元以上才可以提现。商家跟央视财经记者强调,用“积分墙”刷榜的方式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熟,刷榜的客户中也不乏一些大名鼎鼎的头部应用。


某刷榜公司销售人员:应用商店没办法去查出真人刷榜,正常的情况下,App都不会被下架。


3、“刷榜”扰乱行业竞争


法律和技术监管应加强


央视财经记者了解到,对App的开发者来说,“刷榜”的好处是带来用户的同时,还能换来投资人的青睐。 那么,刷榜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早在2016年,一家提供应用商店数据的科技公司将两家杭州的刷榜代理公司告上法庭,指其刷榜行为严重影响了数据准确性,破坏正常经营。而这也是全国首例针对“刷榜”行为的诉讼。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友盟+首席运营官尚直虎:新增用户过去一周正常的增速在5%的水位的话,突然间某一天涨到20%,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这导致我们的平台所服务的客户数据出现了变化。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该案二审判定原告胜诉,最终获赔10万元。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代理律师指出,“刷榜”行为触及了数据公司的权益。而另一方面,如果手机应用市场被这些愿意花钱砸流量的企业所操控,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其他软件开发者将在刷榜的生态中受到利益损害。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委员包冉:每一次融资的时候,投资方都要看数据,更多人选择造假的方式来取悦投资人。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它在虚假宣传的时候,它的下载量上去,势必会影响到同业App销量。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为手机App“刷榜”的公司,往往只注重刷单量,而并不会关注开发者是否正规,应用本身质量如何,这将会直接损害用户的权益。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应用市场本身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如果不管质量,会是把虚假的、服务质量不好的内容顶上去,它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相关权利。


专家同时建议,针对“刷榜”行为,在加强法律监管的同时,应用商店还可以在技术手段的监管上寻求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岳屾山:以前会发现,有些利用机器刷榜的很快就会被清理掉,这是因为他们有技术手段,能够进行监测和控制。可以在以后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想办法在技术上面得到一个突破。


针对应用商店应该承担的监管责任,央视财经记者也联络到了苹果公司,并得到了书面回应。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苹果公司称, 若平台内的App开发者通过第三方来操纵评论、提高应用排名,该款App可能会从App Store中被移除,开发者也可能从开发者计划中被移除 。


你在手机上下载应用软件时,被虚假的软件评论忽悠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