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产日化品牌”,这两个人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亲爱的”——蓝月亮的创始人罗秋平;
“米歇尔普拉蒂尼”——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
那天,敲开罗的办公室门说:“蓝月亮一定要先学会赔钱,否则我不会投资。”罗听后大为不解。公司终于开始盈利了,那为什么还亏损呢?
在章雷看来,洗衣液的前景是无限的,就在现在没人做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抢占市场。
罗听后咬紧牙关:“好吧,放弃利润,全力攻击洗衣液产品。”
正是这种战略布局奠定了蓝月亮在未来十年左右的主导地位
,罗秋平和张磊双剑合璧,打造出“中国版宝洁”。1
“希望每天看到
衣服能更干净一点”
80、90年代,国内家庭清洁尚处于只有洗衣粉、肥皂、洗洁精阶段,光靠这几样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清洁需求。
刚硕士毕业的罗秋平,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恰好,自己所学专业是有机化学,都说创业要趁早,何不利用此技能去做点什么?为此,他不惜放弃读博。
罗秋平说:“我希望每天看到衣服能更干净一点。”
围绕这个初衷,他创办了蓝月亮公司,正式进军日化行业。然而每一天,他都在为资金、团队、营销等问题发愁,蓝月亮一直不温不火,经历长达10年的发展低潮。
直到2003年非典爆发,全民进入“勤洗手时代”。罗秋平抓住时机,推出抗菌洗手液,有效避免传统肥皂可能引发的交叉式感染,一时间,蓝月亮名声大噪,捕获了一大批用户芳心。
2
先有舍后有得
决定企业高度的是格局
真正让蓝月亮崛起的契机,是罗秋平与张磊的会面。
2008年,洗衣粉、洗衣皂仍占市场主导地位,联合利华和宝洁两大外企,横扫衣物洗护市场,国内企业无一能与之抗衡。
张磊找到罗秋平,笃定地说:洗衣液会是下一个市场新宠。虽然你的洗手液做得很好,但没什么前途,建议蓝月亮全面转型。
罗秋平纠结了很久,公司好不容易开始盈利,稳稳当当做洗手液也挺好,何必冒着亏损的风险去转型?深思熟虑后,罗秋平决定信张磊一回,放手赌一把。
事实证明,张磊的眼光是正确的。经过两年“战略性亏损”,蓝月亮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3
成功并非偶然
注资10年一夜暴富
2010年,蓝月亮洗衣液初见雏形,张磊一口气投资了4500万美元,加速蓝月亮的转型步伐。
有了资金支持,罗秋平彻底放开手脚:投央视广告、请奥运冠军代言、抢占线下渠道,一套组合拳下来,打了联合利华和宝洁一个措手不及。
4年征程,罗秋平率领蓝月亮杀出重围,销售额增长十倍有余,并成功击败外企,成为洗衣液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在2020年,蓝月亮成功赴港上市,罗秋平身价暴涨500亿,张磊投资收益超20倍。他们两人配合无间,联手创造蓝月亮帝国,成为一段佳话。

先有舍,才后有得。很多企业家都想一口气吃成“胖子”,这是不可能的。如今,我们仍处于改革攻坚期,企业站在升级、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唯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破茧成蝶。
很多企业家都认为,只要不缺钱,就不需要融资。这是不对的,张磊作为一名投资人,不仅给罗秋平带来了融资,更带来了战略布局。相比企业家,基金机构的大佬眼光更独到,他们不囿于一时成败,往往看得更远。
融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若你想让企业走得稳且走得远,不妨来明德资本生态圈看看,属于你的张磊,很可能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