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宝山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项目正式落户宝山。短短半年时间,环大科技园、上海北大科技园、宝山复旦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相继落户宝山。党委书记陈杰;党委副书记、区长高;党委副书记张毅;童军,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区长翟磊主持。
陈杰在会上表示,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保山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新篇章的正式开启,期待双方在未来的合作发展中加强合作,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战略能力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来,在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始终走在前列,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科技园的定位需求。如今,保山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打造全市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为目标,依托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历史背景,重点打好科技创新牌,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一起,对照最高标准和规范,共同绘制新的发展蓝图。
童军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和战略构想,并对未来与保山的合作表示期待。童军表示,大学科技园落户上海,希望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一体化孵化链,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希望与宝山区政府共同推动科技产业落地生根,更好地整合高校科技、项目和人力资源,创造新模式,产生新成果。
会上,高与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保山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围绕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助力保山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保山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作为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的执行理事单位,始终坚持“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经济的成本、最科学的规划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原则。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制度创新试验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技术研发计划863成果产业化基地”。
双方合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基地,辐射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聚焦大学科技园发展核心功能,链接华中科技大学优势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
“三大载体”包括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提出围绕上海市宝山区“十四五”规划,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五型经济”。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科技园内的优质企业,引进R&D相关师生团队,以及有开发长三角市场需求的企业,在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专业孵化器, 并重点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新材料、光电子等R&D团队和企业,提升这些领域的质量和能级,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经济产业集群。 华中科技大学长三角校友企业创业基地——与上海市校友会、合肥市校友会、上海市华中科技大学南京校友会深度合作,在上海设立华中科技大学长三角校友企业创业基地,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校友大赛和校友企业论坛等。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中科技大学优秀人才,在保山创新创业。依托长三角创业基地进一步发掘校友资源,激发校友经济效益,提高校友凝聚力和号召力,引领校友共同发展,推动长三角
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智能制造技术熟化基地——以上海市场为导向,围绕宝山区的五大主导产业,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联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智能制造技术熟化基地,发挥技术验证、产品验证和市场验证三大核心职能,对专利和早期成果进行二次开发、熟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两平台”分别为,科创精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以宝山区中心平台、园区级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重点,以宝山区为核心、辐射长三角的科创精准服务网络平台。以大数据、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为工具,线上构建宝山区的企业库、产品库、人才库、技术库等,全国科研院所的专家库、需求库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成果库等,实现需求和技术的高效、精准匹配;线下以宝山区的园区、产业联盟、科研院所为节点,建立联络员队伍,负责企业服务、科转的对接和落地。面向长三角地区技术经纪人专业培训平台——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及长三角重点院校领域专家,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技术经纪人专业培训平台”,培养技术经纪合伙人,开展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和项目的验证,发挥技术验证、产品验证和市场验证三大职能,以达到“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实现”的正向循环。
“一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发挥双方资源优势,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扶持上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内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项目,助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记者:宋凡强
编辑: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