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者按:
老工业城市的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非同寻常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和弘扬了不朽的中国工业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关于“生命秀带”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于2020年联合发布《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号文。一年多来,老工业城市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活展示带”。为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特公布老工业城市典型经验做法供参考。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在开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全面发展,留下了许多工业遗产。长期以来,重庆市高度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编制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充分利用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认真开展工业遗产测绘工作。通过专项扶持和社会参与,采取应急加固、维护、修缮等方式,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秀”出工业遗产新模式
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文化资源价值内涵,依托工业文化遗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县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重庆剑川博物馆、816地下核工程等。并构建产业文化价值解读与展示的基础。重庆工业博物馆是在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迹的基础上建成的,由主展厅、“钢魂”馆和工业遗产园等组成。围绕重庆近代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重庆开埠后民族工业的振兴,以及重庆工业对中国抗战、国民经济恢复、重庆城市化和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从多角度讲述了城市工业故事和历史故事。重庆剑川博物馆作为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兵器工业部第一兵工厂旧址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命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重庆故事博物馆等24个防空洞建成的8个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聚落。拥有包括6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各类文物藏品4万余件,多维度满足了公众对“教育、体验、文化旅行”的融合需求,通过博物馆系统,充分展示钢铁冶炼、桥梁开发、机械制造、军事生产等工业历史过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等群众性实践活动,实现了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重庆工业博物馆(左)、重庆剑川博物馆(右)
二、加快多元文化融合,“秀”出工业文化新业态
突出工业遗产价值特征,采用景观开放、场地展示、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传统工艺制造演绎等模式。整合产业文化和创新经验,集聚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旅游街区。在金佛山景区附近的原国有天星仪器厂旧址进行旅游开发,将员工宿舍旧址改造成具有“三线”时期特色的主题酒店。酒店设有公社食堂、黑白照相馆、粮店和s
原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印钞厂打造鹅岭二厂文创园,既保留独栋旧楼原有的风貌,又加入现代设计的艺术风格,融合特色餐饮、网红休闲、实验剧场、创新知识、共享办公等多种业态,形成以创新体验商业为载体的复合型“商旅文”产业项目,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成为重庆本地及来渝游客的必打卡景点之一。喵儿石创艺特区对原白猫日化老厂升级改造,融合第一、二代文创园特点,引进独立音乐人空间、艺术工作室、前沿创意公司、非遗手工匠人、极限运动等元素,打造集文化艺术、创意孵化、体验式生活美学及“互联网+创投”为一体的特色街区,成为文艺青年打卡必去之地。
金佛山旅游景区三线酒店
三、加快城市转型升级,“秀”出文化生活新空间
在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和“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中融入工业文化元素,实现“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推动生产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洋炮局1862文创园位于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区28个传统风貌街区之一,保留了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大石坝兵工厂旧址等,以及长安集团老厂房、江川厂车间厂房、前卫厂车间厂房等风貌建(构)筑物共计100余处,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布局文化艺术创意区、兵工文化区、防空洞记忆区、特色民宿区、港湾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充分融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化体验型旅游业态,形成文商旅“多业联动”,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协同”,宜商宜游宜业“三宜互促”的军工旅游目的地。北仓文创街区依托原江北纺织仓库旧址片区城市更新,本着让历史时尚化、空间情景化,让老建筑有机更新、与社区民众有机融合的原则,铸造出新的城市文化生态内容;已建成的“一街区”由一条街道、一座仓库、一个花园,一栋社群大厦组成,以城市文化图书馆、互联网+文创体验店为核心,每周五晚深夜读书会及每周六晚电影分享会已成常态活动,为市民及创业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分享的公共平台。

洋炮局1862文创园(左)、北仓文创街区(右)
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秀”出工业城市新形象
注重城市及片区风貌和格局的整体价值,保护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山城特有的城市历史和文化,推行城市有机更新,传承城市文化和特色,城市形象不断优化。九龙坡区涂鸦艺术街以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当代艺术文化为主题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重庆第一条集社会、文化、艺术价值于一身的当代“艺绘老街”;大渡口区重钢崖线山城步道融合攀越之路、草阶步道、炫彩崖壁、工业之源、架空栈道,将建成重庆主城首条“崖线上的有氧跑道、屋顶上的空中跑道”;江北区充分挖掘抗战兵工文化、鸿恩文化等,联通第十兵工厂人防工程、山城步梯、大观园观鸿塔、黄葛古道、半山茶舍等人文景观节点,打造鸿恩休闲健身步道。同时,坚持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系统梳理重庆工业历史文化、特色文化,深入挖掘重庆工业历史文化的内涵,努力打造工业遗产品牌,创造一批接地气、有影响的文化艺术品牌。正在打造的大渡口区音乐半岛、九龙坡区美术半岛,将联结重钢工业遗址、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荟萃悠久的义渡文化等,汇聚形成长江文化艺术湾区,成为新时代长江之上的浩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