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穷途末路是啥意思,app创业者的穷途末路

“游戏行业的冬天还在继续。”

文字/翔宇

编辑/热点君

“国内市场太集中了。出去看看有没有机会。”这是一位游戏开发者向热点君吐露的心声

在刚刚结束的游戏行业盛会中国欢乐中,有30多个与游戏出海主题相关的论坛和活动,应该会创造新的历史。

“太多的活动根本跑不掉,出版商、开发者、平台都在讲自己的故事。”这位从业者说,他被几十位商界领袖拖着吃饭,话题基本都集中在出海上,有的甚至直接希望签下他们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很多公司都在为你画蛋糕,”他说。海外真的如他们所说是一片蓝海吗?他把自己搞糊涂了。

过去一年,以版本号为准,先于腾讯推出吃鸡游戏的网易《荒野行动》成功登陆日本。在这个中国游戏公司最难攻克的市场,网易游戏走红,甚至举办电子竞技活动。

版号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游戏公司积极求变,现在版号政策有所回升,但截至目前,只有100多款游戏获得了版号,与之前推出的上千款新游戏相比,大大减缓了去中心化速度。

版号开放后,国内市场由两大厂商主导,中小公司的份额越来越小。出海成为一些小公司的应急政策和生存政策。

精品化下的出海求生

国内游戏市场现已进入成熟阶段,用户增速明显放缓。艾瑞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游戏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约有6.26亿,增速仅为3.8%,远低于往年15%左右的增速。

同时,由于国内游戏市场的头部效应,用户被大厂商的游戏牢牢控制。根据gamma数据显示,腾讯和网易合计占据了近80%的游戏市场,其他数千家厂商只剩下20%的市场。这个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竞争的局面。

“中国能开发的品类太有限了。过去,击中要害的产品存在监管风险。”开发商感叹,一定要出去看看。“国外可能没有两座山吧?”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游戏政策正在收紧。版号暂停成为游戏行业的又一座压山。

无法推出新的R&D游,意味着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只能依靠老游戏的收入支撑。

“如果没有版号限制,大部分游戏公司都会采用人性化的战术。你看腾讯和网易有这么多工作室,产品研发能力很强。只有将产品推向市场才是最好的测试方法。”他说:“今天版号限制最明显的趋势是百里挑一,否则浪费一个名额。要想收费,必须依靠精品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精品化的趋势也产生了新的方式——“IP”。知名IP天然的粉丝基础有助于宣传和开发,同时也为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故事。因此,IP产品成为了中小游戏厂商竞相争夺的另一个板块,《猫和老鼠》、《十万个笑话》、《霍颖》等热门动画成为了游戏IP的选择。

但在资金限制下,IP版权大多流向头部厂商,中小厂商难以在国内市场生存。IP价格高、精品游戏投入高、版号试错有限的空间限制,给中小厂商留下了无限循环。

9b627a2d41b9e" />

为了自救,游戏厂商在注重游戏品质的同时,新游的研发速度明显放缓,这也使得依靠老游戏生存的游戏公司收入出现了普遍下滑。据腾讯2018年财报显示,腾讯2018年Q2游戏收入出现同比14%的下滑,到今年一季度才恢复增长;同样,网易过去四个季度财报游戏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两大巨头尚且如此,其他游戏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将2018年视为寒冬,“不出海便出局”的口号也在此时打响了。


在海外市场,离开了国内的品牌效应与原有渠道,对于中小厂商来说正是机会所在。


据Google与BrandZ的合作调查研究发现,国外玩家对游戏厂商并不是十分在意,最影响玩家对游戏的态度的则是游戏本身的内容及游戏要素构成等游戏质量构成。总的来说,用户体验以及游戏质量影响着玩家对游戏的选择。


因此,在大规模的出海行动下,不少游戏公司取得了好成绩,但在游戏玩家的要求愈加严苛的今天,出海依旧不是一件易事。


出海不易

1. 国外市场增速放缓


中国游戏出海已有10多年的历史。早期有创业者勇敢探索,而现在全面出海的趋势下头部厂商在资金、产品、渠道上的优势再次凸显,而其他厂商则是急需在海外求得一席发展的空间。


早期游戏公司选择出海,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对游戏的妖魔化以及电脑、手机等设备普及率都影响着游戏的推广,另一方面是则是进口游戏在国内市场上长期的霸主地位,国产游戏很难有良好的发展。反观国外网络游戏市场产品数量较少,正处于向上期,国内游戏所具有的国风特点,加之品类丰富,在海外市场更具有生存空间。


早在2006年之前,便有公司试水游戏出海,但尚未形成规模。到08年,出海公司上涨到15家,游戏产品也达到33款,涵盖了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游戏出海初具规模。


完美时空便是首批游戏出海的代表公司,其所研发的游戏《完美世界》在国内取得不俗成绩后,于06年推出国际版。到08年,凭借着《完美世界》国际版等五款游戏,创下超2000万美元的销售神话,比07年增长了100%,约占当年中国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 30%。


得力于移动游戏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内厂商在海外不断的商业并购,13年成为了大规模游戏出海的开端,游戏海外销售增长率达到了219.3%的巅峰。


然而,此后市场增速持续下滑,海外市场也面临充分的竞争,走出去能留下来并不容易。


2. 海外巨头拦路


时至今日,在App Annie发布的出海发行商收入排行榜中,腾讯、网易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前五中其他三家则是主攻游戏出海的公司。完美时空在经历数次洗牌后,早已跌出榜外。


一些新兴企业也凭借着巨作在排行榜上久居不下。比如,莉莉丝的《刀塔传奇》;FunPlus 旗下的《阿瓦隆之王》和《火枪纪元》;IGG研发的《王国纪元》、《城堡争霸》,他们的地位至今无法撼动。


3.本土化差异


拦在国内游戏厂商出海路上的,不仅是国外的对手,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差异。为了顺利出海,所有游戏都需要进行本土化,而本土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资金。


据有关媒体报道,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而是包含对游戏语言、语音的修改,让游戏内容与本地文化相结合、针对不同市场的用户习惯进行改进等等,其难度不弱于游戏研发工作。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烧钱”,这一门槛足以将大部分中小公司拦在门外,只有有足够实力的巨头才能顺利进行本土化的操作。


但,即使有能力进行本土化操作,海外游戏玩家也许并不买账。比如,腾讯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由于包含了不少中国元素,因此在欧美版《Arena of Valor》上,对角色及道具进行了修改,采用全球通用素材,美术及语音也改为西式风格。


这款被腾讯“借鉴”又几经改良的游戏在海外市场倍受冷落,目前在7月出海的中国手游下载量TOP30中排名最末,收入榜中也仅位于21位。其表现远不如腾讯旗下的刺激战场国际服《PUBG MOBILE》。


而网易凭借着二次元游戏的优势,长期深耕日本市场,也收益颇丰。比如《阴阳师》画风、历史背景、声优均来自日本,并无本土化的难关。在日本上线24小时内便登顶免费榜,还获得了App Store和Google Play首页大图推荐及首页新游推荐。


此外,在国内反响平平的《荒野行动》,在素来有“游戏孤岛”、“电竞荒漠”之称的日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日本上线后直接冲进了下载榜第二,并长期保持着畅销榜前五的地位,成为了日本的国民级手游。


任何蓝海都需要投入,而中小厂商面临“生死抉择”,大厂商甚至开始在海外建工作室做更多本地化尝试,中小厂商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的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