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是实验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验研究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记录。也是对某一教育现象、某一教育学科或某一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
一、总结报告的意义
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的目的是科学总结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以书面形式反映实验研究的成果,向教育部门和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从而丰富教育理论宝库,推动教育实践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展示其实践价值。因此,实验研究最终报告的撰写不仅是一个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更是一个深化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研究最终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学术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项目最终报告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严谨的思维过程,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因此,撰写学科实验的期末报告,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二、结论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般来说,撰写研究的最终报告应该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问题(背景)
2.理论基础
3.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内容和方法
6.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写出具体过程、做法和特点)(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假设,而最终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7.实验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既要有教师的相关成果,也要有学生的相关成果,既要有显性的,也要有隐性的。)
8.分析和讨论
9.实验中的问题
10.实验总结
三.突出
1.根据实验方案,写出前半部分(从“提出问题”——“实验内容和方法”等。)
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写出具体的做法和突出的特点。
既要有对实践的一般总结,也要有对实践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有学校的一般做法,也有个别实验教师的具体做法。比如在“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总结报告中,在描述具体实施过程时,有整个实验的一般做法,也有各个实验学校的独特做法,即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特色。数学小组有一些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老师的个人实践经验。总结有一个从表面到点,从总到点的层次,有一个从普遍到具体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细致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
3.实施过程的描述要有具体的实验数据。
实验研究的结果要纵向比较(在这个班),横向比较,比较后再比较。分析应当详细、分层次、系统、科学。从不同层面,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竞赛成绩等。
4.在“分析讨论”中,要陈述事实,讲道理,分析研究内容。
这是总结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根据原设计内容分几个部分进行描述和分析。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得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等。
分析的内容如下:(1)用实验结果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这些结果在理论上是否有效
,或对发展理论有何意义;找出得失成败,对实验中有争论的问题提出见解;本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等等。例如在“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结题报告中,“分析与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是:A.分析问卷调查情况;B.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质量测试统计对比;C.从教学认识和思维认识角度分析;D.实验后,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的三个层次。5.实验结果与实验小结的区别
实验结果包括所有的成果在内;实验小结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下结论要谨慎,结论适用范围应同取样范围一致。结论要简洁中肯,针对假设;从结果中作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普遍性;建议可涉及结论给予的启示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或应用的意见。
总而言之,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出一份详实,全面,生动,真实有力的结题报告,是为课题实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须准备的档案资料:
一、课题立项文件性材料
1.《课题申请书》
2.《立项通知书》
二、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
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开题报告
3.课题研究问卷调查
4.课题研究学习活动记录
三、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般指实验周期较长的,包括前测、后测及分析、教案及评析,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作品及分析)
四、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从两方面来写)
(一)显性成果:
- 各种研究报告、论文。A.调查报告;b.课题工作报告;c.个案分析;d.结题报告;e先进经验总结;f.发表(获奖)的学术论文;g.其他。
2.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具、图表、音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说课材料、评课材料
3.有关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
(二)隐形成果
教师教学理念、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下一讲内容:
怎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