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二季度已接近尾声,在a股市场,保险板块依然不受市场青睐,不断刷新年内新低,表现大大逊于市场。作为曾经的优质白马板块,值得投资吗?对此,21资本研究院带来投资研究4个问题:
1. 保险板块承压的因素有哪些?
2. 终端需求有没有起色?
3. 人力流失是趋势?
4. 下行空间还有多少?
硬核投资研究,先行一步,帮你了解市场脉络。
从010年到1010年,当上证指数还纠缠在3600点高点附近时,保险板块持续探底。截至6月29日收盘,年内保险板块指数跌幅扩大至27.54%,上证综指上涨2.88%,深成指上涨3.66%。
我们认为,保险业低迷有两个主要原因:
1、业绩不如预期
去年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战役,对包括保险业在内的大多数行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行业基础之一的经纪人模式突然遭遇大挫折,极大挑战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应变能力。
但今年以来,疫情基本缓解,但行业预期表现有所延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保险业原保费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5.51%;保单数量同比下降7.43%。
2、外资减持
平安:去年3月以来,持有平安股份5%以上的股东正大集团减持平安h股4.03亿股,套现约32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最近一次减持后,正大集团持股比例降至6.85%。
新中国人寿:5月24日,瑞士再保险以平均每股29.2港元的价格出售约7785.78万股新中国人寿h股,清仓22.73亿港元。
PICC P&C保险:5月27日,花旗集团减持75.53万股,平均价格为每股7.48港元。
外资股东往往被境内机构视为价值投资的代表,境外机构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境内机构的判断,必然会恶化保险板块。
01、保险板块或将持续承压
从最新公布的5月保费收入来看,5月上市保险公司(太保寿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新华太平人寿)寿险业务收入合计1044亿元,同比-1.82%。主要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累计原保费收入增速继续下滑:新华(4.6%)中国人寿(4.5%)太平洋保险(4.0%)太平保险(3.1%) PICC (-1.2%)平安保险(-4.2%)。财产保险业务(PICC P&C、CPIC P&C、太平P&C)原保费收入合计692亿元,同比-6.09%。主要上市保险公司
险业务 2021 年 5 月累计保费收入增速连续三月下滑:太保(7.2%)>人保(1.0%)>平安(-8.8%)。从往期数据来看,今年的业绩转折点在3月,自3月后保险公司的新单数量明显下滑。
分析得出,这与今年1-2月提前开门红以及旧版重疾定义炒停有关。今年1-2月新单和价值均呈现大两位数的增长,多是因为年初的过度销售,提前吸收后续几月的潜在需求,导致了第二季度的颓势。
03、险企刮骨疗伤
站在长期维度来看,传统低效的营销模式已经步入困境之中,而疫情的持续影响也不断地巩固着这一困境。
这在各大险企大佬的公开演讲中,不断提及“改革”二字可见一斑。
保险行业的代理人问题是近年来每况愈下且拖累险企发展的一个方面。代理人渠道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代理人出现培训不足、展业难度增加、脱退加剧等问题。
申万宏源的报告中显示了近几年来,保险行业代理人的队伍转型并没有体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业人员缺乏“长期主义”,“短平快”的营销方式仍是代理人的首选,造成队伍乃至行业的恶性循环。
由于部分险企偏重增员考核,个险队伍的层级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庞大,现行队伍层级普遍在七八级以上,部分公司有的高达十几级。层级过多导致各级团队长为晋升而疯狂增员,出现“高增”现象,也导致了底层代理人的利益被层层抽取。

疫情期间,代理人队伍在盲目增员下,销售水平受到干扰,金字塔形的保险营销的层级关系复杂,无形中推升了整体佣金支出,实则降低了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和组织的经营效率。代理人内部缺乏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未来发展受限,人员流动可想而知。
这轮疫情加速了“人海战术”的退出,多家险企正在优化代理人质量。
除了提高学历要求等招聘的门槛之外,大部分险企已经开始缩减自己的代理人队伍。今年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国内5大上市险企的代理人规模已经比年初缩减了13万人。其中,中国人寿代理人数量比去年年末减少了近10万人,降到了报告期的135.7万人;中国平安的代理人经过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后,降至98.57万人。
04、险企有估值修复空间
截至2021年6月17日,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约3.14%,较上年末下降0.28bps。750天移动平均线约3.16%,较上年末下移8.79bps。依据机构观点,固收展望下半年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调整至3.6%左右的观点不变,国内经济韧性仍在。预计紧信用将持续,在央行不会源头宽松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资金利率将上行。
虽然当前市场仍对低利率环境下险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担忧,但是静态测算下安全边际足够。对应权益市场上涨15%和投资收益率假设下行50bps的组合下,平安、国寿、新华和太保按 照评估价值的P/EV分别为1.03 X、1.01X、1.00X和1.01X。保险股估值整体受益于利率中枢提升。
05、小结
从表层看,保险业正是受到疫情及年初过度营销的负面影响,业绩承压。但从深层来看,是保险行业的沉疴被疫情所激发, 传统低效的营销模式、变异的“人海战术”、团队过多层级等问题都被一一翻出。
我们认为,各大险企在这疫情中能趁势做好改革、优化团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保险业在中国发展远未饱和,随着未来人民保险意识的普及(惠民保就是加速全民保险意识的利好),各大险企仍有望重归成长。
短期来看,险企的成绩单或难有逆转(摒弃粗放营销的过程),但长期来看,保险行业仍具魅力。

【出品:南财智库·21世纪资本研究院】
【作者:21资本研究院/冯展鹏、彭卓】
【参考来源有:申万宏源-2021下半年保险行业投资策略;平安证券-保险行业动态跟踪报告;华金证券-保险行业快报;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保险负债预期改善】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