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海是现代城市,摩天大楼林立,江河入海,陆家嘴高楼林立。它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窗口。也有人说上海怀旧,老上海的传说流淌在外滩斑驳的街道和百年的梧桐树下。
“建筑可读,街区适合步行,城市总有温度”。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一座古老或现代的建筑在岁月的沉淀下变得越来越有趣。它们不是冰冷的钢铁丛林,而是一幅具有城市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立体画面。
今年中秋,吕锋馆将上海的建筑、上海的街区、上海的人文故事,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文化创意礼物。我送给你“上海”作为中秋礼盒。
礼盒分三层,分别承载“建筑可读”、“街头漫步”和“城市温度”,让更多人在领取礼盒的同时阅读礼盒中的城市人文,用心品味上海的味道。
阅读建筑 从这里记录上海
了解上海,建筑是一扇不可回避的窗口。梧桐树下的老房子,老弄堂里的石库门,陆家嘴“四套”,改革开放的经典象征.阅读每一栋建筑的背后都是城市宏伟的发展史、进步史和创新史,都在阅读城市的人文脉络。
吕锋馆的中秋礼盒“我把上海给你”融入了上海的红色文化、上海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一些具有改革开放全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筑。无论是中共一大会址、“兴业路、石库门楼”、南京路、“百年商业街、时尚潮流新地标”、陆家嘴、“丈量垂直城市、刷新中国开放高度”,还是朱家角、“小桥流水的自然风光、原汁原味的明清街巷”、思南路、“吴彤书影书香”.不同侧面的不同建筑,从这里,读懂建筑;从这里,记录城市;从这里,爱上上海。
漫步街区 从这里尝上海“味道”
de-color: #A3A3A3;">“要认识一座城市,人们必须在它的街道上行走。”行走在上海的各大街区之间,寻找的是最海派的情怀,是精致百年、风情万种的魔都,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上海。
中秋,也是充满人情味的中国传统节日。汪曾祺曾在《晚饭花》里写到,“这家人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漫步上海街区,那些日常的生活情态就诉说着这样的故事。弄堂里飘来的煮毛豆和煎带鱼的香味,花坛上盛放着打理过的花木,人间烟火气和老上海生活的精致呈现在一处处细节中,也展示着最富人情味的上海生活。而到了中秋时节,上海人都要置办一点老字号的月饼和糕点,才算圆满。于是在巷子口,那些百年老字号门口的排队人群也成为每年中秋属于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中秋,风旅阁走遍上海大小街巷,将承载老底子上海舌尖记忆的美味装在礼盒里,杏花楼、沈大成、真老大房、老香斋……一家家老字号,各种传统的、新式的不同花样的月饼,只为带给每一个人“海纳百川”的上海中秋味觉记忆。

满载城市温度 百人书爱上海的理由
有人曾在网上提问,一座城市的最大魅力在哪?
一个高赞回答是“让住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就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无数的人也表达了太多热爱它的理由。有人爱上海是因为它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有人喜欢它尊重梦想和规则。也有人说,上海是生活便捷度和舒适度最高的城市,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全国美食、全球美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爱上海的理由”:大到整个城市的风貌,小到路上行人的一句“侬好”。风旅阁将数百个热爱上海的理由,融汇在礼盒的“城市有温度”里,把他们想对这座城市说的话进行转述。他们中既有在上海长大、工作的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有没来过的人表达着对上海的向往。
这份中秋礼盒,满载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眷念和热爱。将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通过礼物,带给更多爱上海的人,让更多人能够通过这份礼盒品味上海城市温度。



“建筑是可阅读,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上海,奔腾向前,海纳百川,向全世界展示更迭蜕变的奇迹。

十里洋场今胜夕,我把上海送给你。在漫步中感悟城市脉络,在礼盒里品味深藏于这些建筑、街区以及人背后的故事
而关于这款礼物,还有更多惊喜,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