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公布,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盐业学院”)的“教育效应”和“国际影响力”于2018年进入全国50强,这是该校自2017年以来首次获得“国际影响力50强”,并连续两次受到表彰。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后的体现。
近年来,盐业学院将产学研定位为“贴近企业学习”,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从生产实际出发培养人才。盐业学院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问题与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有着共同的特点,其“突破”模式或许可以为类似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你的课程太接地气了!”近日,上海大岳祥云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军在盐业学院年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上,对学校的一门面料课程大加赞赏。他说:“我们公司实习学生的面料分析水平甚至超过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
王成军口中的面料课程是盐业学院为将教学内容与市场、企业准确对接而打造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新型纺织面料来样分析》。纺织服装学院专业教师秦晓向记者介绍这门课程的“诞生记录”:2015年,有企业反映学生缺乏面料分析水平,引起了教学团队的重视。后来才知道,很多面料和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面料不一样,反映出教学内容和市场脱节。教学团队当即决定将新型纺织面料的样品分析纳入课程改革新方向,多次赴车间调研整理最新案例。
“每一个教学视频往往都会被多次修改,目的就是让学生爱学习、爱看。”秦晓说,在课程中,学生指出的不足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改进,出现的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从而逐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此外,本课程部分项目任务已提取参加竞赛,并在全国信息化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带动了大量课程资源的建设。
与大岳起亚集团合作成立大岳学院,与韩国VISION大学合作建设中韩(盐城)工业学院.盐业学院积极搭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平台,在课程建设上不断创新,打造优质产品。省级以上网上公开课数量居同类型高职院校首位。
作为一所擅长纺织专业的高职院校,盐业学院始终立足于自身专业。2013年初,学校引进具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教授级企业高级工程师张为领军人才。加入学校生物质纤维材料研究团队后,他立即向成员们“提问题”:“你们能不能对生物质超短纤维纺丝的发展做一些研究?”“我们能不能开发更多市场上流行的三组分纱线?”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团队老师们开始了第二次学习,实践了从纺纱到织布的全过程。
2015年底,团队创建的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生物质功能纤维制备”被确立为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8年团队合作、企业合作成果首次获得江苏省科技三等奖,这也是学校牵头的第一个省级科技奖励,在江苏省所有高职院校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张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研究课题,还有强调实践、应用、合作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教学中的实施意味着研究成果和企业项目被带入课堂。在实践的影响下-
“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周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8年带领学生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效率、创业大赛特别奖,今年获得江苏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大赛一等奖。“只有纺织专业搭建了100多个专利平台,学生自己申请了300多项专利,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周斌说。据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统计,2018年,盐业学院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30位,在高职院校中排名第7位。(郑晋鸣 许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