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创业演讲稿 创业经历的文章

看了这么多前辈的经历,受益匪浅,总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让大家给未来指点迷津。我还年轻,没有经验,思想还很幼稚。我希望你能尽你所能传授你的经验。我非常感谢你,我的弟弟。我先在这里谢谢你。

说起我的经历,我觉得有必要先说说我的成长环境,因为我的环境对我的成长,对我对事物的认同,对我的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80年代初,我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沿海小县城。父亲是局里的小干部,但身边的亲戚几乎没有从政的,都是经商的。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内市场需求特别大。潮汕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走私活动,导致当地暴发户大量涌现(这些人现在几乎落魄了,每天回想起以前在家赚钱的好日子)。

1986年父亲还承包了局里的一个汽车培训学校。汽车在当时的小县城还是很少见的,很少有人来学。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它发展迅速。因为我们县人口多,出去工作做生意,进政府机关,跑交通等等都需要驾照。当时,我父亲的培训学校里有几百人在学开车,成千上万的人在排队。就这样,父亲赚到了第一罐金子。当时家里所有经商的亲戚,不管是外出还是留在老家,都发展起来了,一家兴旺起来。父亲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不满足于现状,但他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他从来没有参与过走私(这可能和爷爷有关,解放初期爷爷是属于海上走私队的)。

1991年左右,父亲把练车的摊子交给了别人,走出县城,进入广州从事房地产,生意兴隆,有声有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股市发了大财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的父亲既不感动,也不嫉妒。但由于上一代人的教育毕竟有限,小地方的人眼光也不是特别敏锐,父亲在后来的国家宏观调控中破产,背上了巨额债务。

从90年代中期到后期,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朱总理重点打击走私,潮汕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没了。主家庭中的很多人,和其他人一样,因为自身素质的不足,开始走下坡路。

从小,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我生性好动,我的成绩在当时令家人头疼。除了语文成绩比较好,其他都是一塌糊涂。小时候只对一些电子类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家里的收音机和录像机,所有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我拆的。

因为之前家里条件比较好,1993年有了一台386的电脑。自从接触到电脑,我就觉得自己会和电脑一辈子结下不解之缘。因为没有别的原因,我很快就学会了这些东西,比如DOS、WINDOWS 3.2、WPS、BASIC等等。没有人喜欢这些无聊的东西。我实际上很喜欢玩,甚至在课堂上思考这些事情。自1997年以来,我县已开通163项互联网服务。我父亲比较开放,他认为未来的社会肯定会是电脑和网络的世界(别笑,不是特别高学历的上一代人要对这个新奇的东西保持客观的看法是不容易的)。所以在1997年,我开始直接使用互联网。互联网真的是个好东西。我在网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高中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VB、VC、HTML语言、网站设计等。而我经常自满于在《电脑报》、《电脑爱好者》、《中国计算机报》等发文章。唉,现在想想都后悔。那时候,我很天真。我想做大事,将来做一些事业。学习编程纯粹是一种爱好。如果我走编程这条路,也许我在一家软件公司过着月薪几K的温饱生活。

1999年高考不出意外的落榜,所以不可能复读,个人对阅读完全不感兴趣(唉,是幼稚的想法,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视野、逻辑思维真的很欠缺,是读书少的结果)。当时我选择在华南师范大学上全日制自考课,专业是计算机。当时想了很久,想出去工作,觉得太年轻了。所以,我不得不选择这条路。我当时想:毕竟我们的地方是一个小县城,我不可能在那里发展我的终身事业。如果有一天我必须出来,我最好出去学习两年,熟悉一下大环境。计算机是我的爱好,系统的教学有利于个人的提高。到了广州,终于出来了。那时候,我觉得我可以做出很大的努力。虽然人们在学习,但我的心一直在外面寻找机会,每天都在关注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当我空虚孤独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我的家人,我失败的原因就在那里。一直在想长辈的点点滴滴,学到了很多。现在,我在不断地回想过去,当我发现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可以从中学到比以前更多的东西。家庭原因和我自己都比较积极。从小接触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比同龄人多,感觉自己比较早熟。在我年轻的时候,培训班的学员和教练接触最多。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有很多只关心多看想法的同行。看了很多人的风景,从小就有一种蓬勃的东西

业的梦想。


  2000年机会来了,当时我发现广州企业多,中小企业特别多,而“企业上网”这概念也特别热,当时就突发奇想,帮一些企业做网站,在网上推他们的产品应该有钱赚(呵呵,小农意识,只想着钱大家别见笑)。当时市面上这类业务的公司虽然有,也不多,而且收费奇贵,用简单的HTML语言写一个几百页网站就要几万。


  我自己从97年就学会制作网站,而且在当时也算是国内最早拥有个人网站的一批网虫吧!有了这想法后,我开始付诸行动。想法也比较简单,就在一些报纸的分类广告里面登一些小广告。想不到广告登出不久后就有了反应,有竟然有公司叫我上去谈。当时的激动就不言而喻了,参考了一下别人的报价,我报出了首页380元/页.包括顶部LOGO,子页80元一页,全部HTML语言写,在当时算低了。呵呵。唉现在回想过去,当时做出来的东西真是粗制滥造。也许是我运气好,人生第一次就轻易成功了,虽然业务量不大,而且我平时大手大脚,一年里却能应付学费等自己各项杂费还略有盈余。记得年底回家过春节的时候给了老妈2000元,当时老妈激动得不得了。


  2001年中开始,这块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了。唉,我现在总结了当时自己实在是眼光短浅,没有发展计划,过于满足现状,如果当时有正规的发展计划和头脑,勇敢成立团队,走在别人前面抢这块蛋糕,也是就不是今天这样子了。


  第一段创业写得不够详细,大家别见怪。但是当时的一切实在是太顺利了,高峰的时候业务多得自己做不过来,找同学帮忙,自己就做个框架就行了,其它的他们完成,然后做完一个网站每人给几百块小利^-^。回想当时,自己虽然能力看到市场,却不会操作市场只是在市场空白期间只是咬到了一小口蛋糕。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开始,毫无意外,首先我这种小手工作坊式必定首先淘汰的,后来我竟然连续2个月接不到业务了。


  业务停下来了,我有了思考的时间。我发现,虽然我是小手工作坊,但是我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当时我已经签了新网的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业务,我做网站建设的同时也注意推广这两项业务(当时的虚拟主机服务商不像现在这么多,那时国外有免费个人空间纷纷关闭,很爱好个人网站的小站长开始把眼光投向购买空间了)。而对于网站建设这一块只有靠着低价、再低价和别人竞争。后来持续一段时间我靠着这两项业务,每个月的零花、生活费等收入总算还能持平。


  第一次创业到我结束业务的时候,我手头总算有几万块的钱。当我业务停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在那段黄金时间并没有利用得好。不得己,我比较寻找新的东西发展了。


  2001年中秋前,我搬到了黄埔区和我一个朋友两人租了一套两房一厅接下来的日子,我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当中有过深圳打过一个月工,广州打过工等等,光阴就在这样虚度。


  在这里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我一直想着开网吧,而且是98年底我个人就觉得网吧能赚钱。99年高考后我跟家里人说了这想法,想在我们小县城搞一家网吧(那时候流行叫网络咖啡室,全国只有大城市才有一两间),我当时跟家里人说的想法是买一批二手电脑,然后在租个地方,拉条ISDN,给人上上网,玩玩游戏(单机游戏和联机游戏),一定有前途,无奈家里没人支持。99年底我有一个朋友就开了我们那里第一间网吧,几十平方的空间放着11台机,收费说出来现在没人信30元/小时。二年后他老婆跟我一个朋友说,那二年他们的纯收总共30多万。


  2001年底,我又把自己开网吧的想法提了出来。当时我发现,我那附近,只有一间黑网吧。50台机左右,收费3元/小时,环境非常差,生意却好得不得了,竟然有南岗的年轻人开摩托车过来上通宵网,而白天的学生也非常多。当然当时实力实在不够,关系各方面也有问题,毕竟是要做黑网吧的。于是我着手找合伙人,预算资金需要20W我手头也只有6W左右。顺利的找来了从家乡两个合伙人,他们了非常有兴趣,而且大家关系各方面也打听清楚,能取长补短。于是接下来考察地方,打听各种关系,听取别人意见,前期工作全部做得非常完善。


  春节接近了,我们三个人商量了一下,春节后马上就开始搞。想不到,其中一个人合伙人,春节回家的时候,家里人去问佛,佛祖签批下来,那一时他不适合创业,我们那里人非常迷信。他退出了。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一个退出,高涨的热情突然跌到了低谷,看这情况另外一个也心灰意冷了宣布退出,搞网吧的计划再次流产。又一个黄金机会我白白地看着它走过,那段时间我心情确实非常之差。对自己的感觉也有点灰心,就在那个时候,我从小玩到大的最好的朋友在一次意外中死了。


  自己在郁郁中过了两个月,某天醒来,我发现这再不是办法了。于是我收拾了些东西去了深圳、珠海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段时间。回来心情好了好多,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未来的方向。


  我又找了一份工,一边打工,一边在留言身边有什么能发展的机会。就这样到了2003年,这时候我已经在黄浦住了两年了。从来99年第一次去黄埔到我住的这两年,我不得不佩服黄埔发展之快。当时还是一个在广州还很乡下的地方,现在我住的周围已经建立起了几个大型的成熟小区。而黄埔唯一商业街,大沙地也越来越旺。


  猛然间我发现,周围的电脑普及率越来越快,而在我周围只有一间电脑专卖店,大家买电脑、维修等问题都得跑到天河。


  我感觉这里更有作为,于是我开始调查周围发现了这几个情况:


  一、专卖店里面的电脑确实是贵,包括耗材等,比天河电脑城要贵好几倍。


  二、周围有电脑的人越来越多,打算买电脑的人也多,而且选择都偏向组装机。但是很多人特别是打算买给孩子的家长,对这些却一点也不懂。从一小时车跑了天河买部机子麻烦不说,以后保修还得一次次跑天河,非常不方便。


  三、很多拥有电脑的人还仅限于会上上网,玩玩游戏。系统出个问题,在附近找不到人会修理。


  四、黄埔最大的优势在开发区里面,公司、厂家特别多,小公司小厂都配有电脑,但没有配套专业的技术人员,也需要定期维护。而且也需要耗材等等。 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结合了自身的优势,我决定在我附近这里搞一个电脑小店,而且做了以下大致的经营计划


  1、经营以装机为主,新机、二手机一并经营,目的为了照顾不同消费阶层需要。


  2、我们经营电脑产品是在街边的商铺,而不是电脑城。所以“全”很重要,普通的耗材如键盘、鼠标等必要的,但是,翻版碟、打印耗材、游戏点卡等也得兼营。


  3、必须做服务这一块,上门维护电脑等。力争能够承包到一些公司的包月维护,网络安装。


  当时我手头的资料也剩余不多了只有3W左右,家里这几年了折腾穷了根本没有资金能提供我发展。而我当时的经营不同于电脑城里面做装机,能随时调货周期结款,我们距离电脑城很远,一定要压一点货,租店、装修、进货都需要钱。


  于是我又必须找一个合伙人,我这次找了一个我比较好的朋友,而且他在黄埔也住了很多人,家里一直在这里做生意的。


  接下来的事情和别人开店无异,选址、签租约、装修、进货、择日开张。终于顺利的开张了,选址在人流比较旺的商业街附近,不是在商业中心,隔一个十字路口,因为我觉得商业中心租金贵,而且不适合搞装机,因为商业中心租金贵是因为人流量大,但是并不是所有去逛街的人看到卖电脑的都会买一点。地方也不能太偏僻,太僻的话不利于形象和周围人群的认知率。


  开店初期我们也不打算请人,合伙的朋友他对电脑的认识也仅限于玩游戏、上上网,所以我必须比较累,装机、上门维修等等技术性的东西我必须全部做了。记得那时候正逢非典时期,出门的人比较少,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在那时开始经营,不想推迟计划。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一盘生意,无论在之前你想得多么周到,在实施运作的时候肯定有非常多的不足,而且对于我这种以前没有开过店的来说还需要煅炼。如果一开始就多么的旺场,那一时之间很容易把所有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服务、质量等都很容易造成顾客流失。而开始的时候人不是很多,能保持一定的客流量就好,这样能够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改进你的不足,这样慢慢地旺起来,服务、质量、内部协调肯定更好。


  我们这里条街黄埔区人气最旺的地方,平时人流量就大,而我的店门口是出黄埔的公车必经之路,非常有利于快速提高知名度。周围也有几个高档的小区,所以一开始,我对自己的生意预测是就算不会赚也亏不了多少。


  2003年5月3日凌晨6点(呵呵,择吉时是请了先生的),天色还没完全亮起来,街上的路灯还未熄,我和合伙人双手拉开了店里的门,揭下了招牌上面的红布,打开店里所有的灯,宣布了我的事业正式新的开始了。


  第一天,路过的人都比较好奇,偶尔有人进来看看,都是抱着好奇的态度进来看看卖的是什么。第一天经营确实比较惨淡,卖了一条电源线6元、一条128M内存153元。利润7.8元。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店里和两人的生活的开支(因为当时我们两人都没有工作了):


  租金(2500元/月。28平方)




  水电、电话、卫生费(大概400元/月)




  ADSL月租(包月200元)




  两人每人吃饭、租房、应酬、零花平均(2000元/人/月)




  店里零杂开支:办公用品、瓶装水、茶叶等等(20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