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许多市民前几天参观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张友琼
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示范区(越秀区)创建规划专家在线讨论。杜南直播截图
杜南新闻作为一座革命历史悠久的英雄城市,广州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实践的发祥地、国际劳工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初步结合的重要实践场所。越秀是这个城市红色资源最集中的热土。
为善用越秀红色资源,传承越秀红色文化,今年4月,广州红色文化传承促进示范区(越秀区)创建规划活动(以下简称“创建规划”)正式启动。
6月22日,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示范区(越秀区)设立规划专家在线研讨会(以下简称“设立规划研讨会”)举行。来自红色文化、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等领域的5位专家深入探讨了三大主题,即红色文化在广州/越秀的价值与项目定位、产品思维指导下的规划思路探讨、红色文化在示范区的传承与推广解决问题。
据介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规划院、DTZ房地产顾问(广州)有限公司、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了相关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部分规划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
焦点
如何打造传承推广示范区?
找出红色的“家”,挖掘故事,讲好故事
作为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聚集的高地,越秀红色文化场所星罗棋布,红色故事广为流传。在打造规划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首先肯定了越秀区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中的地位。
亚洲开发银行工农业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培训基地高级研究员周汉达指出,越秀区有很多其他红色革命场所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色。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李先恒表示,越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广州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无数的国家战略、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都发生在越秀。因此,早在2019年,广州就赋予越秀打造广州红色文化传承推广示范区的使命。
在李先恒看来,设立广州红色文化遗产示范区(越秀区)的规划,不是旅游和文化创作的总体规划,而是文化传承和提升的规划。因此,有必要从保护、管理和应用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创建计划的具体措施。保护红色文化历史遗址的前提是厘清整个区域红色文化的“家族背景”。
长征女红军精神研究会党委书记佘郭嘉也指出,越秀要挖掘区域内英雄故事,擦亮英雄城市品牌。“广州是英雄之城,很多英雄故事都要讲好。可以发掘英雄的小故事,丰富英雄品牌宣传的整体感染力。”他还表示,在该地区挖掘英雄及其故事后,可以在原有地形和建筑的基础上,结合英雄元素进行优化升级。
据悉,2019年以来,越秀区充分发掘中共三大、广州起义等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要人物事迹,推出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如何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
打造集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于一体的魅力街区
目前,越秀区正以中共三大会址为重点,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推动
景区标准,实施红色旅游景区创A工程,在新河浦街区开发多项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建成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研学、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基地。为擦亮红色文化品牌,佘家国认为,越秀区应当充分挖掘“英雄”内涵,开展系列性的、全国性的“英雄”文化传播活动。比如,2019年越秀区精心打造的“英雄花·英雄城”红色之旅经典线路“1+9”便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探索。
周涵达则表示,可以考虑在越秀区专门设立每年一度的红色文化节日,广泛发动群众、干部学习历史。还可以提炼出越秀区红色文化内涵,形成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创建规划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也从产业融合角度对此次创建规划提出相关建议。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省级名牌专业负责人梁明珠指出,越秀可学习故宫的一些做法,将红色文化与文创设计、商业购物结合起来。
佘家国则表示,可以围绕“英雄”品牌涉及文创产品,比如英雄人物故事影视化,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做好红色文化产品品牌化、经济化。
据了解,当前,越秀区正着力融合红色文化与越秀文商旅产资源。比如,打造东山艺术展览中心,引入特色商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业态,开发SOHO办零售、轻餐饮、主题旅馆等商业功能,促进红色文化与创新创意、演艺、商贸、体育等产业文商旅融合,打造集文化底蕴与商业活力于一体的魅力街区。
规划内容如何更加丰富?
以红色文化片区带动来增强城市微改造
创建规划拟针对越秀区全域红色革命史迹进行统筹,并创新提出保护利用的路径与制度,是一个巨大且艰难的工程项目。建规划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从自身专业背景知识出发,对此次创建规划的内容给予了相关评价与建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世福肯定了越秀区对创建规划的定位认知——一个城市型的红色资源的发掘、组织、活化、利用、传承、弘扬的“一揽子”活动。他表示,创建规划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上述方面的内容。“目前,越秀区已经做了空间资源识别、路径策划、主题片区安排等工作,我认为做得很好。”
梁明珠则赞同了创建规划中提出的“研究较小的红色资源点的聚集度,形成片区规划”、“形成红色资源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资源开发格局”等规划方向。她建议,越秀区要从环境整治、整体氛围等方面控制好红色文化片区的打造,以片区带动来增强城市微改造。“这个是一个很巨大的、很艰难的工程。但如果不做这一步工作,可能连片区的环境整治问题与红色文化氛围营造都很难实现。”
黎显衡认为,创建规划的内容应更加充分。他建议优化管理体制,注重统筹规划,探索非国有产权文物的保护利用,创新共建共享模式等。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梁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