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兰州将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工程,鼓励支持更多大学生创业发展,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到2020年,新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400个,建设大学生专业创业孵化园、创业苗圃15个,带动2000名大学生创业。(详见《兰州日报》2版6月30日)
近两年来,大学生创业持续升温,成为解决就业问题最有潜力的途径。但对于高校创业者来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在刚刚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环境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这个时候,如果有专业的创业孵化平台,那将是一场及时雨。我市将复制“泛海杨凡——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成功模式,扩大扶持规模,每期(两年)投入不低于600万元。借助“泛海杨凡——兰州大学生创业行动”服务团队平台,为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提供项目推荐、创业培训、创业资助、创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解决了硬件支撑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在于未来的创新实践。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往往是抱着空虚的热情加入创业大军的。他们的自我定位模糊、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处事低调等问题,使他们在创业初期还未能实现美好梦想,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退出了创业团队。笔者认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首先要通过业余时间的兼职实习,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提升自己的领导意识、冒险精神等就业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创业。创业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二是寻找市场前景广阔的好项目;第三,要有一支懂技术、懂营销、懂管理、懂法律的优秀团队。所以,如果有创业兴趣的同学,应该从入学之初就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让自己将来一旦有机会,就能更好地把握和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和理想。
面对大学生创业,我们更应该理性思考,让社会形成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环境。大学生面对创业不要太心急。去年5月,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与广东大学生交流时直言,“大家不要急功近利。如果你认为现在每个人都应该是比尔盖茨,我认为这特别危险。”的确,只有通过理性创业,才能提高成功率,创业热情才会不断激发和延续,信心才会不断增强。
当然,大学生在创业、推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但是,困难会在探索和进步的过程中找到解决办法,不利的影响可以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得到补偿,因为道路是正确的。但如果不突破,不实践,不顺应大势,就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