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2020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表示,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8月24日,18家在创业板注册的公司即将敲钟。截至8月20日,创业板公司833家,占a股上市公司的21%,总市值9万亿元,融资总额约1.1万亿元。10家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元。李鸣钟透露,截至8月20日,创业板注册制共受理IPO申请365家,广泛分布于52个行业,其中新申报企业189家,涉及40个行业。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
扛起注册制改革探索重任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家机构,经过30年的发展,深交所近三年的股票融资额、成交量、新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球第一,日交易量仅次于纳斯达克、纽交所,位居全球第三。
今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之总体实施方案》,6月12日正式发布。6月15日和30日,先后受理了被审查企业和新申报企业的申请。截至8月,深交所共受理创业板申请533宗,其中IPO 365宗,再融资160宗,重大资产重组8宗,受理申请533宗,发行完成18宗。目前,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已完成全部系统审查工作,下一步将迎来重要历史时刻,标志着注册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李鸣钟表示,总的来说,创业板已经启动了注册制改革的探索任务:
一是存量增量。科技创新板是一个增量市场。创业板首次同步推进增量和存量市场改革,探索全市场注册制改革路径。深交所建立了公开透明的审计机制和审计程序,包括诚信监管体系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特别是对股票市场的增量改革,做好了新旧衔接。证监会和交易所对创业板的管理审计和退市作出了一系列安排。
第二,阳光和可预见的注册制度改革。注重发挥技术优势,更多依靠技术手段便利市场主体,是本次创业板改革的鲜明特点。坚决以愿景审计、电子化审计,扎实推进自始至终公开透明的审计标准、审计流程、审计结果、监管措施“四公开”。利用企业科技系统实现智能审计。也就是说,从企业申报到上市的整个过程是透明的,不需要过去企业申报很多纸质材料,全部都是电子化、透明化的。
三是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上市改革。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市场化,允许无利可图企业或未来弥补亏损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二是发行定价更加市场化;三是发行节奏更加市场化,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发行窗口,实现新股便利化。
支持创新、引领创新,助力创新创业企业做优做强
截至8月20日,创业板注册制已受理IPO申请365宗,广泛分布于52个行业。其中,新申报企业189家,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模式等40个行业,整体覆盖面更广。
李鸣钟表示,这将形成科创板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质量优,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活力和韧性,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深圳上市公司的结构来看
从IPO再融资来看,100家公司IPO融资达到920亿元,再融资达到6553亿元,合计7473亿元。从总资产规模和市值来看,100家公司上市后总资产快速增长,平均增长69倍,市值增长87亿元,规模平均增长87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R&D投资持续增加。2019年数据显示,百强公司R&D投资达到8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56%,远超创业板。
来自企业家精神
市场建设看,深交所服务创新创业成果非常明显。第一,创业板形成规模效应。到8月20日,创业板公司833家,占A股上市公司21%,总市值9万亿元,融资总额约1.1万亿元,10家公司市值超千亿。
第二,创业板创新特征明显,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九成以上公司拥有国际或者国内领先技术,六成左右公司产品技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107家公司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过去十年,创业板平均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20.85%,盈利公司始终保持在9点左右。创业板创新底蕴深厚,共有142家公司的实控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推出922期股权激励计划,315次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18万名。对激发员工创业新热情,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王春艳
【作者】 王春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