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足球场在建。2023年亚洲杯将在中国举办,青岛是主办城市之一。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年初,青岛市政府发布《关于公布青岛市2021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展示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作战图”。今年,青岛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6454.1亿元,其中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个,重点前期项目100个。
根据青岛市发改委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青岛市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6个,投资511.3亿元。其中,30个重大项目中有27个在建,投资121.68亿元。
与一季度数据相比,青岛项目落地的力度和速度均有明显提升。
在全市转变作风争当一流带头人动员大会暨“项目落地年”现场观摩总结会上,青岛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信号”。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浩志在会上强调,要扎实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青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城市品质提升,推动青岛率先高质量发展。连日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青岛几个有代表性的项目。
城市质量
一大批惠民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6月23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模拟演练。山东首个4F级国际机场指日可待。其新机场高速连接线项目进展如何?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处副处长卢向明介绍,目前主线桥已建成通车,将随着新机场过渡投入使用;地面道路的沥青摊铺工作正在全面推进,计划于近期开放地面道路通车。
据介绍,该项目是青岛近年来条件最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市政道路工程,途经铁路、机场限高区、水源地、景区等。该项目在国内顶尖智库的支持下,创造了“多棒集成、箱体集成、大规模预制”等十大国家专利水平亮点。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通往胶东国际机场最高效、最便捷的交通大动脉,为上河示范区和新机场片区提供交通保障,同时形成供电保障通道、供水保障通道等六大通道。项目还利用桥两侧、桥下、道路两侧的空间,打造健身与休息相结合的景观轴通道,将惠及沿线居民。
卢向明还表示,在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辽阳路快速路、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众多惠民、社会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我们力争今年内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舒兰医院项目指日可待;总投资116亿元的海尔城阳细胞谷项目一期主体已封顶;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学校项目建设、北大附中、北京八中、西电附中谈判均在进行中;为2023年亚洲杯而建的足球场主体结构即将封顶。
高水平开放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最佳消费体验区已经崛起
前不久,西海岸新区、青岛自贸区在青岛“项目落地年”现场观摩会上发挥了带头作用,位于自贸区内的中日韩消费区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据了解,中日韩消费区跨境电商中心项目,占地638亩,
e="font-size:15px;">目前,中日韩消费专区中在建的日韩服贸港项目,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和精装修及室外管网和景观绿化施工,计划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有韩国无边电商直播基地、中日韩青年消费中心等10余个项目明确选址意向。作为园区的高端配套、国内首个具有日本特色的五星级被动式度假酒店,正在进行单体建筑基础建设和主体施工,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面积为3.89平方公里的日韩商务城,其规划编制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记者从青岛市自贸片区经济发展部了解到,未来,中日韩消费专区将被打造成立足青岛、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消费专区,成为中日韩双向消费的最佳体验区、日韩游客“旅游首末站”、国内最佳的日韩文化体验区和东北亚全球商品体验中心。
实体经济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迎来“东风”
近日,位于青岛市高新区的蔚蓝生物国家动保工程中心与综合生产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此项目由国家级高新技术上市企业——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投资约8亿元,目前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室内二次结构和安装、装饰装修等,预计2022年6月正式投产,预期五年可实现每年销售额10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10条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线、18条动物用保健品生产线、2.5万平方米动物疫苗生产车间,同时扩建国家动物用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迁建农业农村部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后,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状况提升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去年,青岛发布10条“新政”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单个药品品种从新药研发到产业化最高可获5000万元资助。这是青岛有史以来出台的首个覆盖新药研发、产业化、项目投资、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疫情防控需要+史上最大政策红利”让青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东风”。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卞成表示,近年来,青岛市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下一步,青岛将持续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购首用”的支持,给创新产品更多包容和市场。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将瞄准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突破方向,加快实施“兴业工程”。
数字青岛
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陈业新教授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博士,拥有钛瓷涂料等多项发明专利,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市场将技术落地。去年,陈业新通过柠檬豆“玺品云”平台进行了几场产品技术直播,收获10多家企业抛出的“橄榄枝”。目前,陈业新已与4家家电、电机配套企业达成合作,公司落在了青岛,相关产品也已面世。
“让每一个中小企业都有专业的研发团队,让所有高校老师都有自己的中试基地。”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胜军介绍,带着这个愿景,柠檬豆成为国内发展最早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聚焦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成本、创新、智造难题。去年一年,他们开展对接会1.1万多场,达成签约37项,通过成果转化预计将为企业带来增值超过20亿元/年。“下一步,我们不仅继续打造科技界的‘抖音’,为传统项目升级赋能,还将与青岛广电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助力青岛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市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引领数字产业转型。重点实施了“聚合工程”,依托首批14个重点工业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软件特色名城等国家试点示范优势,引领创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级示范区,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升级。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