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药学创新创业的点子,医学类创业点子

摘自杂志文章《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实与对策》,原文发表于《现代商贸工业》(国内统一序号:CN42-1687/t;国际标准序号:ISSN 1672-3198)2019年发布36期。【本文为部分节选,全文可在中国知识网查阅】

[作者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李凌峰启伟夏新斌

李玲(1984-),女,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医药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16年湖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策略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需要。构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要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和双创课程体系,更新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搭建创新平台,实现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大众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德育的教育计划,更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息息相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国家战略的外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提出:“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必然需要

中医是传统的中医,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健康理念。中医学习强调继承和创新。根据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理论,继承与创新是内在的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发展。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传承,更应该是创新,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动力。

1.2中医药行业发展新趋势为专业人士创业带来更多机会

随着医疗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预防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治病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当前,中医药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作为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发挥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独特优势迫在眉睫。2016年2月,随着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颁布,中医药发展将迎来新的高峰,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保健服务业

从知识优化的角度来看,大学是人类知识结构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业。不能把教育学生创办公司、经营企业等同于商业教育,而是要教会学生一种思维

、推理和行动的独特模式,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质、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创业需要想象力、洞察力及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种优化,是对学科教学过程的一种“重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大学生获得创新素质的最佳实践途径。


构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是中医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其意义在于:一是能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更有效的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二是能够基于中医药专业的特点,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专业领域的创业,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三是提升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帮助医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医学生就业的压力。


2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实际问题


2.1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相比商科类院校和综合院校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一方面,我国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相对边缘化,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仅有《创业基础》一门,且课时较少,创业课程的内容也主要是通用的创业基础知识,尚未针对医学、药学等不同的专业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也不足,中医药院校的双创教育仍然是类似于其他理论课程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相应的平台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此外,医学生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创新创业的意识比较淡薄,学校的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2.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缺乏科学的融合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逐渐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当下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仍难以落到实处。双创教育仍然呈现“两张皮”现象,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分离,无法有效融合,独立设置学分的双创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目前,创业教育就是以单一《创业基础》课程为载体展开,没有与专业课程打通。开展创业教学的教师也只有一小部分,专业背景大多是商科背景如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学校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进驻的名额少,门槛高,只能作为一小部分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场所,且学生的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的并不多。


3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的途径和方式


3.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适应中医药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立足中医药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人才。十九大报告中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大健康观,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中医药院校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医药健康的重要理论,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从中医药文创、中医结合健康科普、人工智能与新医药健康技术、“健康中国”战略下政策与产业发展要点、健康养老中的心理服务等多个专题开拓新时代医药健康创新创业的视野[]。学校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有机结合,三方联动,从宏观层面构建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双向打通信息流和人才流,促进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建立和科技成果转化。


3.2优化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根据中医学、中药学、康复等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要具有通识性,也要根据专业实现精准式。设置通识类创业课程类覆盖全体,此外各学院自行开发建设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相应学分,可体现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之中,如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课、完成一份中药市场调研报告、提出一项发明创意(创业计划书)等,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获得发明专利、撰写调研报告、公开发表论文等成果获得创新创业类学分。此外,注重实践实训环节,紧密对接行业与产业,以专业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场景,有效地将创新案例融入到知识内化过程中。


3.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


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最直接环节,是专创融合的基本单元,是融合式课程设计的核心。要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创业教学法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体现的是一种先学后做的管理思维,创业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先做后学,在做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为你。教师应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加强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中医药院校应积极鼓励校内有基础、有想法、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同时,打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路径,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并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另外,组建多样化的兼职师资队伍。将富有实践经验的创业者、行业精英、技术人员等请进校园,聘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导师,保障校外兼职导师队伍的稳定性。借力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的资源,争取地方政府或行业对师生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引导鼓励校内师生团队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


3.5重视课外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巧妙融合


积极拓展校内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型社团,聚集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组成学生创新团队。以社团活动为项目载体,每个社团相对固定一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创新能力,并对有一定潜质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大学生学术课外科技活动、中药文化节等活动载体,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化管理,遴选一批优秀项目进行培育和孵化,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发或自行开创项目,为中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