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英语趣味活动策划案范文 英语活动策划案范文

不知道什么时候,朋友们一起玩,一起经历了暑假,渐渐被没完没了的暑假作业和各种培训班所取代。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政策措施。其中,学科教培机构成为整改重点对象,近期部分地方已停止暑期学科课外班。那么,这个暑假成都的中小学生都在忙些什么呢?和往年有区别吗?日前,本报记者深入部分学校和社区,发现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社会公益组织,都在积极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过上更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校外培训 期待行业更加规范自律

“孩子下学期就六年级了,英语成绩一直没有提高。这给他上了一堂英语暑期辅导课。”7月9日,家住成都高新区天府一街天月府社区的高菲告诉记者,今年暑假,他给五年级的儿子报了一个英语课外辅导班。记者了解到,像高菲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尤其是很多双职工家庭,因为上班不能陪孩子,经常选择让孩子参加各种暑期培训班。

一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都是教育部门监管的重点。6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针对暑假、开学等重点时段,以及主城区、校园等重点区域和领域,开展网络教育培训。严格查处成都市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格式条款不公平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回应社会关切。

其实早在2019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四川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号文,提出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好课后服务。这一实施方案引起了全省CPPCC系统的高度重视。2019年4月,CPPCC教委组织部分CPPCC委员对成都、遂宁、绵阳等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详细了解培训机构运行情况,并与培训机构负责人、家长代表座谈,听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CPPCC教育委员会组织成员考察校外培训机构。本报记者张聪摄

委员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是社会对教育多样化需求的产物,建议相关部门处理好规范、治理、稳定和满足群众需求的关系,引导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同时,加快制度建设,明确政策框架,明确监管范围,完善监管机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向我省发展优质服务。

“暑假期间,确实有很多学生来我们学校补习。暑假也是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成都某教育机构英语家教耿鹏告诉记者,今年是他校外培训的第十年。在他看来,课外培训课程并不适合每个学生。如果学生持抗拒或随意敷衍的态度,报班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他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学习习惯选择培训课程。

“夏舞、古筝、英语、编程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成都一所私立小学三年级学生赵告诉记者,她从5岁开始就参加各种兴趣班,但母亲尊重她的意见,向她感兴趣的培训班报到。

“目前成都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很多,确实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机构收费大、办学条件不理想等问题要严格整改。”成都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米白告诉记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一线教师在招生操作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包括各种群共享、讲座、课后服务等。经过培训,他们掌握了特殊的说话技巧,向家长讲述继续教育形式的严重性,夸大激烈的竞争,不断制造焦虑,诱导家长报班、续费。

“适当的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校外培训市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有序、规范的基础上。如果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就会造成机构的野蛮生长和竞争无序,从而加剧教育不公和社会焦虑。”米白表示,他赞成成都正在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他表示,校外培训市场监管的根本目的是规范行业、净化市场,而不是淘汰所有培训机构。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理性的选择是顺应规律,及时纠正偏差,找准定位,找回本心。

公益托管 免费提供11项特色课程

7月12日,

3" mention-index="0">成都市教育局、市委社治委、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发文,安排布置在今年暑假期间,试点开展小学生托管服务,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本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


当天,2021年“在社区·爱成都”武侯区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全区10个街道的30个社区,将为辖区暑假期间需要代为看护的6至12岁的儿童,提供公益免费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共有841名小学生报名参加暑期托管活动,而117名来自成都本地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将为孩子们免费提供爱党爱国意识培育、卫生防疫、心理辅导等11项特色课程。


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武侯区的社区活动中,还活跃着一批热心奉献余热的“五老”志愿者的身影。当天,在武侯区面积最大的社区托管点位——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武侯区关工委组织的“五老”志愿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45名青少年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7月12日,武侯区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在太平社区的开班仪式上,一名“五老”志愿者在向孩子们作自我介绍。本报记者 张建 摄


“我们希望教会小学生一些课业以外的知识,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渡过一个快乐的暑期。”共青团武侯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提供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从7月6日至7月9日,全部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已就托管期间的安全、防疫、教学、管理等工作内容统一参加了为期4天的岗前培训。


按照活动要求,各社区托管点位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都要与社区签订《安全责任书》《健康情况申报卡》等情况申明。同时,社区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建立应急预案,强化疫情管控措施和相关人员培训,确保暑期公益托管活动平稳安全。


暑期公益托管活动是武侯区引领青年投身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创新青少年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开始,从3个社区试点到全区铺开,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累计招募青年志愿者600余名,服务青少年5000余名。活动受到了中小学生和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为解决全区双职工家庭暑期子女无人照管问题提供了一个上佳方案。


家住晋阳街道石油小区的黄美英是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名“五老”志愿者。自活动开展以来,黄美英每年都要参加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她运用自己掌握的医疗知识,给孩子们讲授各种医疗常识,教授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等。


“五老”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做手工粽子。 本报记者 张建 摄


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的谭藜同学是一名连续两年报名参加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只要我暑假有时间,我愿意每年都来!”她告诉记者,能将平时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梳理汇总,再以小朋友能接受的方式教授给他们,既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暑期岗位实践,又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志愿服务经历。


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7月7日,是双流棠湖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2021年暑假的第一天,也是2021年棠湖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


记者看到,在《2021年棠湖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棠湖中学要求高一、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在暑假期间自主选择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天。在9月上旬返校后,以图片、视频、资料的形式完成《棠湖中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反馈表》,展示社会实践成果。学校将在9月下旬进行质量评选,并对代表性成果进行全校宣传。学校建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以从社区服务类、职业体验类、生产劳动实践类等八大类中进行选择。


今年已经上初三的徐松说,在初二那年的暑期,自己参加了财务体验的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辨识真假钞票的能力,也在办理对公业务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相信对于以后高考的专业选择会有一些帮助。


武侯区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少年体能培训。 共青团武侯区委 供图


棠湖中学德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每年暑期都会给学生布置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实践能力,树立人生理想。


棠湖中学学导处主任朱元根表示,一直以来,棠湖中学非常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除了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初,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室都会广泛征集课题,再让同学们进行选择,由指导老师带领同学们在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年末进行展示汇报。


对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做法,他表示赞同。他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将学生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范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向更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过去,学生的暑期是被嬉戏、运动、农活等活动填满的,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自己制定规则,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现在,除了参加课业培训,他们就只能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的暑期怎么过才更有意义呢?他建议有关部门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将培训内容由课业辅导向兴趣培养等方面发展,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乡村生活 回归自然收获一份成长


玩泥巴、抓螃蟹、干农活,是不少70后、80后对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如今,这样的生活方式又渐渐回归,成为一些中小学生的暑期首选。


对于有意识地让孩子去体验农村生活的做法,家住锦江区青房云上小区的刘女士表示非常赞同。她告诉记者,每年暑假,自己都会将孩子送回位于达州的农村老家,让他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农村,娃娃可以吃到干净健康的蔬菜,呼吸新鲜的空气,最关键的是远离了电子产品。”刘女士说,“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也能增进了娃娃与外公外婆的感情。”


说起乡村生活,正在成都某中学念初二的李明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每年都要回农村老家过暑假,刚开始是父母要求回去,后来就是自己想回去。


“在农村我可以喂养鸡、鸭等家禽,知道蔬菜、瓜果是怎么长出来的,也弄清楚了水稻、谷子、大米的关系了。”李明乐呵呵地分享了乡村之行的收获,“实践教会我的远比书本多,也比看书的效果好太多。”


放暑假之前,武侯实验中学初一6班班主任老师唐燕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道暑期作业:到农村干一次农活,体验生活的不易。


暑假期间,学生们参加手工兴趣班。本报记者 张聪 摄


唐燕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体会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不明白为什么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只有参加了切身的劳动体验,他们才能深深地懂得生活的艰难。她建议中小学生在暑假期间合理规划,规范作息,在享受暑期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一份成长。


在资阳市雁江区中和中学副校长王敏看来,暑期是学习做家务的好时机。中小学生应该从收拾自己的房间开始,自己洗衣服,自己买菜做饭,担当起一名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学会与父母交流和分享,增进亲子关系。此外,还要做好规划,安排好必要的学习和活动时间,作息基本与上学期间保持一致,利用假期加强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新技能。


□本报记者 张建 张聪


【委员连线】


过一个轻松又充实的暑期


赵国平(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教授):7月,和酷暑一起到来的,还有中小学生期盼已久的暑期。如何让自己过一个轻松又充实的暑期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暑期一定不能忘了学习。但是暑期的学习应该和学年中的学习有所区别:这时候的学习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以自学的形式,平均每天花费2-3个小时为宜。暑期的学习首先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学习、巩固提升;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拓展学习,开阔视野;最后,可以放慢汲取知识的脚步,训练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自学自省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旅游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暑期安排一趟旅游,增长见识,开阔心胸,调节情绪。在旅途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品味不同地域的文化,倾听不同城市的声音,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在这样美妙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成长进步。


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所有的基础,暑期一定要坚持锻炼。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或去泳池里“翱翔”,或到操场上奔跑,或在球场上挥汗,相信会收获多多。


暑期一定要读书,读好书。正所谓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善辩,读书使人高尚。读书,可以为思想美容,让心灵更加精致。


暑期还可以多参与社区管理活动,如协助社区出墙报、普法宣传;进行清洁楼道、拾捡垃圾、清理绿化带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分发报纸,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


总之,暑期活动就应该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 张建 采访整理


让孩子接触社会融入生活


彭学松(省政协委员、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暑期到来了,中小学生要学会一些生活技巧,接触社会,融入生活。学科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很多生活技能只能通过社会活动、生活实践获得。娃娃的身心健康很重要,平时已经很劳累的,不建议暑期开展大量的学科学习。初三、高三学生在暑期适当补课、查漏补缺是必要的,但其他年级补课就没有必要了。我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在暑期多参加下列活动:


一、亲子游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省内外去旅游一番,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自驾游。旅游对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亲子游又能够和谐家庭关系,加深父母和子女的感情。


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让书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另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家长可以带领孩子看一些革命电影、纪录片,学唱革命歌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


三、体育锻炼。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身体素质欠佳。让孩子多参加游泳、打篮球、跳绳、骑行等体育活动,不仅能强健身体,也能规范他们的作息时间。还可以将体育锻炼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比如重走一段长征路或茶马古道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社区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很多社区都安排有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让孩子多参与其中,可以学到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技能。此外,还可前往农村、工厂参观学习,甚至做一些临时工种,打工挣钱,体验生活。


暑假里,家长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人身安全,切忌私自下河洗澡,避免各种危险活动;二是禁止孩子出入不允许未成年人去的地方,如酒吧、网吧、迪吧等,并引导孩子尽量少玩手机游戏。


□本报记者 张建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