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生态旅游致富路
中新社福建宁德6月11日电:“中国第一扶贫村”生态旅游致富
中新社记者卢巧琴茅野
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福鼎市盘溪镇赤溪村,村里的九里溪河、霞山河从旁边经过。瀑布景观奇特,溪水清澈见底,宛如一个山环水绕、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
在村委会大楼里,一群妇女每人拿着一块鹅卵石,专心致志地在上面作画,创造出花鸟鱼虫、畲族元素等不同的主题,使鹅卵石充满了“生命力”。
“姐姐们平时有空就来学画,既能提高绘画能力,又能增加经济收入。”赤溪畲族乡妇女创业协会监督员钟离昧说,村里的一些妇女姐妹如果有兴趣,也会来学习。
为使妇女文化创造工程落地生根,赤溪村在畲族乡成立了妇女创业社,成立了鹅卵石手工艺家庭作坊,并定期邀请专业美术教师讲授手绘和手工艺创作,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目前,有30多名创意女性进入社会。
钟离昧表示,下一步将绘制更多作品,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将作品推向市场,供更多游客购买。
30多年前,闽东畲族村落之一的赤溪,却是另一番景象。说起过去的苦日子,当地彝族人至今记忆犹新。“点煤油灯要2个小时,吃红薯配野菜,买一磅盐;小病就在山上挖点草药。如果你病得很重,村民会帮你抬下山。”
1995年5月,赤溪村下山西自然村22名畲族成为福建省首批“惠民工程”。全村人搬到赤溪村中心,住在一栋新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里。在随后的20年里,来自12个自然村的350多名畲族人搬到了赤溪行政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穿过村庄,村道两旁有茶园和果树。街道两旁有一排排徽派私宅、茶叶店、特产店、小吃店。教育、文化和卫生等供水线路和基本服务一应俱全。
看到游客越来越多,村民杜春荣和丈夫在2015年将老房子改建为餐厅和民宿。"年净收入约一二十万元(人民币,下同)."杜春荣说,随着福鼎白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今年一楼的餐厅将改为茶叶销售店,二楼将继续作为民宿。
回顾赤溪村的幸福演变,村民感叹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让赤溪村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
依托旅游业发展,竹筏漂流、生态(峡谷)体育公园、直播CS场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七彩蝴蝶园、野趣园等旅游项目在这里纷纷开花,吸引游客如织。
数据显示,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27万人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2698元,村集体收入从5万元增加到130万元。
赤溪村的演变,以及当地丰富的茶叶资源,也吸引了大学毕业生杜英以新农民的身份回到村里。他毕业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2013年成为赤溪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筹集近百万元创办了茶叶加工厂。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2019年营业额超过300万元。”杜英说,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回来创业,并计划今年扩建工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30年来,赤溪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在青山绿水中通过生态旅游发展成为一条致富路。
据当地官员称,依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