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新华,资深财经媒体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五部门提出,要补贴企业培养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工人。培训期限1-2年,学徒每人每年补贴标准原则上在5000元以上。
其实还是按照学徒人数给企业减税比较好。反正是鼓励企业培养技术人员,那为什么先加税再补贴呢?
这不合理地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和补贴审查成本。当然,这增加了审计部门的权限和岗位,所以该部门有这样做的动机。
虽然补贴金额不大,但社会风向的变化是惊人的。
1
需求是培养技工的最强动力
当今社会非常重视制造业和技术工人。
十多年前,大约在2008年,公众舆论鄙视制造业。
当时,中国刚刚成为“世界工厂”,这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功。但很多专家学者表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赚钱太少,中国不可能再煞费苦心地“为全世界打工”。
当时我写了很多文章反驳这些专家学者。我说市场本身知道如何分工。不要以为制造业不懂产业升级,需要你的专家来指导。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升级了很多代。
永远不要用行政权力来强迫企业升级产业。中国仍然有大量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劳动力。如果企业被迫升级,这些劳动力怎么办?
十几年过去了,到了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鄙视制造业的声音已经完全没有市场了。
这个例子再次表明,市场比任何人都更有远见。如果你认为你看得比市场更远,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只是你的误解。也许你应该去看眼科医生。
当时专家认为工人太多,白领太少,但现在呢?技术人员短缺!
重视制造业,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对社会来说是好事,但如何让更多更好的技术工人涌现出来,要看经济规律。
首先当然是要给企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赚钱。
需求是最好的动力。中国现在有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他们都是市场需求催生出来的。它不是由任何计划者培养的。
接下来,只要企业赚更多的钱,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企业自然会下大力气培养技术人员,工资高的年轻人因为需求旺盛,更愿意当技术人员,所以会有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
此外,在教育领域,可以为更多优秀技术人员的诞生做出巨大的改进。
2
rong>让更多技工有机会读普通高中吧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那个年代,学习成绩好的农村孩子,往往会考中专,因为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吃上了“国家粮”。
当时我们非常羡慕她考的中专,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当年很多乡村精英苗子因为考中专被耽误了。
两年前,她的孩子高考成绩非常好,在我们省排十几名,上了北京大学。她送小孩上学,毕业后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见到她。
席间,说起当年考中专的往事,她很遗憾。她说,后来她在工作中,需要自学很多东西,但因为没有读过高中,缺乏很多基础,所以学起来非常吃力。她非常羡慕读过高中的同学。
未来科技进步会越来越快,未来的技工,要升级自己,必然需要自学很多东西。如果他们有高中的基础,那无疑是非常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并且中国占比最低的群体就是高中毕业生。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不少大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但是你很少能看到高中毕业生。
以1998年为例。此年出生人数是1934万人。到了2016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是940万,这意味着,经过18年之后,1998年出生的人中,有近1000万人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而到了2020年,大学毕业生是874万。这说明,1998年出生的人中,大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都接近1000万,而高中毕业生可能还不到100万人。
现在教育部门在强制把初中毕业生往职业高中分流。一种说法是,职业高中、普通高中的比例各50%。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没机会上普通高中而忧心不已。
以当前的人口形势,这种往职高分流人数的做法,是非常令人不解的。
例如,2020年中国新生儿只有1200万人。等他们到了上高中的年龄,如果按职高分流50%人数的政策,则只有600万人上普通高中。而大学却要招收大约900万人,那300万人的缺口从何补足?
当然,可以关闭大学,但,为何要关掉已经辛苦办起来的大学呢?
也可以从职高招那300万人。可是,既然职高生也还是考大学,那何不干脆让他们上普通高中呢?
分流大量的人到职高,初衷可能是觉得大学生就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而技工反倒缺乏,所以急于补足技工。
但,如果让更多初中毕业生有机会读普通高中,那会减少很多人的人生遗憾。像我那个同学,没有参加高考博一博,就是一生的遗憾。
并且,如前所说,经历过普通高中的基础训练的技工,学习能力会更强。所以,哪怕基于培养更多优秀技工的目的,也应该让他们有机会读普通高中。
3
中学读4年就够了
教育要配合人才培养,首先应该改高考制度,让大学去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这些做不到的话,也应该改革中学学制。
携程创始人、人口学家梁建章一直建议缩短中学学制。他认为,初中读2年、普通高中读2年就够了。
让学生早两年读大学、早两年工作。对科研有兴趣的人,也可以早两年读硕士、博士,早日进入科研工作。
梁建章的这个建议,可以节约学生的很多时间,等于释放出巨大的人力资源。以2020年近900万大学毕业生来计的话,缩短两年中学学制,可以增加近1800万人力资源。
其实大家都清楚,初中的最后一年、普通高中的最后一年,并没有学多少新知识。学生都是反反复复做题,以提高个人高考的胜率。
按流行的对“内卷”这个词的用法,大家都这么反反复复做题,平均胜率还是不变,这就是一种“内卷”,对谁都没有好处。
中学缩短两年,可以减少反反复复做题的“内卷”。
同时,由于缩短学制,普通高中就可以多开班,招收更多高中生。例如,一个学校有60个班的师资,如果三年制,则每年只能招20个班。如果改为两年制,则每年可招30个班。
由于缩短学制,学生读完高中,平均年龄可降到16岁。
此时,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学技工,也不过比15岁读职高的学生大1岁而已,但经过普通高中的训练之后,他们的底子可要好得多,这有利于他们未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所以,梁建章的建议,比把学生分流到职高,更具有合理性,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