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企业家精神,
这两个词之间有许多联系。
大多数人认为是:
父亲想创业,
父亲正在创业,
我父亲帮我创业,
父亲指导别人创业,
…………
当李记安以父亲的身份开始自己的事业时,我注意到了另一种理解。
比如蔡晓文先生精心培养六个孩子成为有自己远见卓识的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六个孩子中,有五个博士,一个硕士。蔡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以父亲的角色为职业。”
著名企业家徐曙光先生说得更直白:“养育子女是男人的另一种创业精神,是一种被迫的创业精神。创业失败可以重来,育儿失败没有回头路。”为此,他还写了一本集商业、父爱、融合于一体的书:《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
现在,
李记安的创业是在创业的道路上,他的定位是专攻创业项目。决心让普通人创造非凡的成就。
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
我发现了另一层:
父爱也可以用来创业。
1、
来看看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内容显示:“女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占98%,小学占67.19%,初中占55.64%。”中小学是儿童教育基本成型的时期,但却面临着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教师。
这是缺乏父爱教育。
2、
在课堂上,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老师,我可以这样做吗?”在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绝大多数教育内容都有标准答案,缺乏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怕犯错的教育,而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正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
没有敢于尝试的精神,孩子的未来基本上没有创新的可能。这也是父爱教育的缺失。
3、
自古以来,一个男人就肩负着“养家糊口,成家立业”的重任,这造就了他整天东奔西跑的形象,也让他失去了很多陪伴孩子的时间。结果有些孩子苦苦哀求:“爸爸,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
安徽芜湖的一位男企业家说,更让人心酸的是:“这几年,我基本都在外面跑来跑去。好久没回家的时候,打了一次电话,女儿突然天真地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我们家?在她印象中,我父亲原来是别人的。”说着说着,这个七英尺高的男人低下头哭了。
养育家庭和孩子,
不知道有多少爸爸不能两全其美。
有父亲的孩子,
失去父爱也同样可能。
…………
父爱,
也可以用来创业。
父爱,
"font-size:15px;">怎样拿来创业?爱是一股涓涓细流,假以时日,自暖心田。
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它不一定非要全面改造。只要我们在现有的教育项目上,如武术学校、游泳中心、射箭馆、木工坊、机器人实验室、非遗角、陶艺社……倾心注入即可。
不做填鸭式的教育,
不做标准答案式的教育。
每一个项目都以父爱之力领衔(不仅仅是男教师的配备),就与同类项目有了天地之别。据李济安创业暨《创业一招鲜》自媒体了解,目前北京、杭州、河南等地市场上已有企业在这样操作,而且效果斐然。

从父亲的角度做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动手,多尝试,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自身的力量,从小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和思想进行创作与提升,用完整的视角认知学习和生活。传承自信、专注、刻苦、勇于探索,乐于创造、敢于担当,百折不挠,再接再厉的男子汉精神。
关于父亲与创业,我还撰写过三篇文章:《爸爸这三招创业经,让我们兄弟受益终生》、《老爸,和我说说咱家当年的创业史吧!》、《爸爸,您这个办法是最好的!》,感兴趣的可以找来参考阅读。
父亲与创业,
生生不息。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
请留言说说你的理解。
「关于作者」
李济安创业,专门研究创业项目,主导策划《创业一招鲜》自媒体公众号、《中国创业致富项目大全》电子情报、《72种快速寻找创业项目的绝妙方法》。您对本文以及平民创业、营销管理方面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欢迎与我激烈交锋,商海浩荡,不洞察不洞明,无交手无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