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边摊开始说起的故事
一个16岁开始创业的农村宝宝,从路边的一个小车库起家,现在已经拥有了横跨三个不同领域的三家公司。
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娃,成了有国际视野、身价百万的老板。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商业天才。
他就是江西人老袁,他的传奇始于第一个路边小摊。
1991年,初中毕业的老袁在江西省分宜县路边搭了一间修轮胎的小茅屋。
那时,老袁没日没夜地工作。只要有补胎,他就很兴奋。
老袁说:“当时没有柏油路。它们都是碎石路。只要有车来,赶紧闭上眼睛。因为车飞驰而过,地上的尘土扬起,很容易迷路。夏天,面对太阳的皮肤变成黑色,另一边仍然是白色。”
修轮胎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
16岁的袁一年挣1.7万元。
1994年,19岁的袁进入分宜县。老袁说,当时城里的补胎行业以福建人为主,流行的补胎行业是空气炮,但他买不起设备,所以自己做了电动设备,而不是空气炮。
老袁的店就在加油站对面。前六个月,店门一直没拆,晚上老袁睡竹床。他将不分昼夜地做任何工作。半年时间,他赚了4.7万元,给家里买了一台大彩电,拖了一卡车最好的煤。
从月入上万到收购公司
创业最难的阶段往往是起步阶段,这个时候缺资金、少资源,只能尽量整合现有资源,而且要讲究发展策略。老袁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努力,他靠自己的付出快速了解汽车修理行业,这才发现了轮胎的致富商机。
当然,聪明的老袁不会满足于靠苦干挣点体力钱。做了一段时间后,他利用湖南和江西各种轮胎的差价,成为轮胎奸商。
老袁把南昌的轮胎拖到长沙,长沙的轮胎拖到南昌。忙碌了一圈后,他觉得自己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当时,他一个月能存几万元,二十一岁就在城里盖了一栋洋楼。
为了更好的发展,老袁成立了一家专门做轮胎生意的公司。26岁时,他拥有别墅、大兄弟和汽车。这时候,老袁开始为投资理财发愁。
老袁没有把所有的钱都存在银行,而是投资了一家企业。当时正赶上国企改制。当时,老袁发现的农机公司、物资公司、粮食加工企业都占据了优秀的门店位置。于是他开始买下整栋楼。当初一个几万块钱的店,现在变成了20多万。这样,老袁在分宜有七八十家店,对他来说是第二次原始积累。
这时,老袁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但他努力致富
还远不止于此。//直面危机,绝不退缩
一次,老袁在杂志上了解到再生橡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
老袁先是考察设备厂房,考察国内做得最好的再生橡胶。仅两个月,老袁就花了十万块钱的机票和差旅费。
2006年,老袁投资创立了专做橡胶的公司。2007年12月企业正式投产。没想到考验接踵而来,2000多平方米钢结构厂房在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轰然倒塌。
面对危机,老袁没有气馁,而是用了6天的时间,赶在年前把所有的厂房拆掉,改成露天生产,正月初六准时开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09年美国轮胎特保案,也对老袁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冲击。
老袁说:
“感觉到危机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些产业的调整。我把市场做成几个板块,所以就抵住了危机的风险,包括2009年的轮胎特保案事件,我们也平安度过了。”
//脚踏实地,走向高科技领域
随着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规,老袁的橡胶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再生胶生产企业和分宜县的纳税大户。这时,老袁又把眼光瞄向了一个新的领域——他收购了地处分宜的江西运良锻压有限公司。
运良锻压的前身是一家老军工企业,在重工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科技含量高,分宜当地领导曾经担心,只有初中学历的老袁能否管理好这家企业。
老袁认为,重工行业门槛虽然高,但也意味着它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为此他投入数亿资金从俄罗斯、德国等国购买大量尖端生产设备,并在分宜城西工业园建了新厂房。
这一次,老袁把他16岁出来创业所有的积蓄投入到这个企业。
提到未来,老袁并不好高骛远,他想做的是更加脚踏实地。
老袁说:
“我们梦想把我们的实业、企业在全国同行业里做成优秀的明星企业,所以我一直坚持踏踏实实做实业。”
实习编辑:于明月
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