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江苏上市公司排名,济南上市公司名单2017

如果说上市公司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城市企业的活力,那么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可以反映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1993年第一家企业在全省上市,到现在上市企业已达200家,加快培育、支持企业上市的山东省,凭借实力在资本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然,随着山东上市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企业的质量也备受关注,能够直接展现企业发展水平的市值也成为各方实力PK的重要指标。那么,齐鲁这块土地上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的城市是谁呢?

城市心观察第562期

撰文/built

审校

2021年山东上市企业数量再次增加,正和实业、关中生态、海泰广信、德固特相继登陆a股,为山东资本市场布局增添了额外助力。

过去的2020年,一场疫情虽然影响了资本环境的稳定,却未能阻止山东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今年山东a股IPO公司36家,新增a股上市公司17家。在值得注意的是,陆股份的总市值也大幅增长。

2020年,山东71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百亿元,11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500亿元。其中,万华化学以2020年总市值2858.43亿元位列谁是山东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城?第一,海尔智家和中泰证券分别以2421.75亿元和1289.20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从城市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青岛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有43家;烟台紧随其后,其次是42家;济南排名第三,共有34个。第二梯队是潍坊和淄博,分别有24家和23家上市公司。

但说到各城市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第一城”的竞争与上市公司的数量并不重合。2020年,烟台将以8130.86亿元的总市值超越青岛的7276.68亿元,成为山东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市。

原因是青岛有两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海尔智家和青岛啤酒。但由于山东龙头企业万华化学位于烟台,拥有100多亿企业,烟台成为总市值竞争的赢家。

正在接受上市辅导的截至2020年底,山东共有A股上市公司227家,总市值达到3.4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增幅近50%。和烟台企业似乎没有任何动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烟台在争夺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市的竞争中已经落后。

2021年2月4日,万华化工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市值突破4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截至当日收盘,万华化学股价定格在130元,总市值4082亿元。一个月

的时间市值增加1200亿元,万华化学巨大的潜力,成为烟台最大的依仗。


至于下一阶段,青岛和烟台谁能成为山东上市公司总市值的第一城,只能交给时间来佐证了。


“龙头”青烟,成色几何?


不管是青岛或是烟台谁摘得“第一城”的桂冠,都不应该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省内城市的比较上,更多南方省份的市值第一城,甚至排名第二、第三的城市,都有很多值得青岛和烟台学习的地方。


从省级层面来看,截至2019年末,广东共拥有618家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浙江与江苏分别拥有458家以及428家上市公司。在这份榜单中,山东仅名列第6位,排在他们前面的还有346家的北京以及308家的上海。


市值排名方面,2020年,全国共有A股上市公司4140家,总市值达到84.49万亿。其中,山东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229家,总市值为3.24万亿元,与排在其前面江苏省的6.11万亿元相比,几近砍半。


不管是从上市企业的数量,还是从上市企业的质量,山东省都未能跻身进上市公司的区域头部范畴。


再来看城市排名。2021年1月,中国基金报联合数据宝统计并发布了2020年末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市值榜单,总市值超过1万亿的城市就有17个。而山东各城,泯没在榜单之中,籍籍无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17个市值超万亿的城市中,有9个是今年新加入的,他们2020年的市值增加值均在2000亿元以上,尤其是无锡,2020年新增市值7988.72亿元,排名较上年提升10个位次,一跃成为江苏省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城。


无锡的新增市值总额甚至超过青岛、接近烟台的全年总市值,可见,尽管山东省GDP排名全国第三,其在上市企业的加速布局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各大城市的市值榜单中,还可以看到几个不太活跃在各大城市榜单中的“小城市”,例如,名不见经传的仁怀市,因为是茅台的所在地,名列前茅;再比如排名在四川省会城市成都之前的宜宾市,只有4家上市企业,却因企业质量过硬而榜上有名。


与这些城市相比,青岛和烟台更应勤修内功,培育辖区内的上市企业,做强、做大、做实。


青岛放大资本效应的着力点在哪里?


相较于底蕴深厚的北京和上海,浙江和江苏省内的市值第一城、甚至是第二城——杭州、无锡、宁波、南京,让青岛的目标显得更可实现一点。


尤其是GDP与青岛处于同一等级的无锡和宁波,为何就能在资本市场中名列前茅?其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是主要原因。


例如无锡,近年来明显注重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营造适合资本培育与发展的土壤。不仅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对企业各成长阶段进行扶持和引导,还建立了“创投无锡”加大对资本市场后备军的培育力度,并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产业集群。


同样以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据资本市场的,还有杭州。截至2020年底,杭州的上市公司总数达218家,其中当年新增A股企业17家,有9家登陆主板,4家登陆科创板,3家创业板,另有一家中小板。进入2021年,杭州依旧将科创板作为重点布局板块,例如在2月18日通过科创板IPO的4家高新企业,有3家都来自杭州。


对于科创板,青岛同样没有放过这个机遇。在目前青岛的上市企业中,包含有3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海尔生物、高测股份、海泰新光登陆了科创板。而在2020年山东省公布的首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入库企业名单中,有16家青岛企业入围,他们未来也将成为青岛布局科创板的“后备军”。


在改变上市企业属性的同时,对于青岛这种上市企业“头部效应”不明显的城市而言,进一步发力资本市场亦是必经之路。正如宁波上市公司成长速度的背后,是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日益高昂的积极性,也缘于宁波有关部门持续挖掘与扶持。


一个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而目前青岛仍然保持零退市的记录。这是青岛的优势,也需要其努力保持。


为此,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从切实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有效防范处置突出问题和重点风险以及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合力四个方面提供了发展方向,推动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然,针对青岛上市企业“头部效应”并不明显的问题,新政中也给出了破题方向:鼓励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实施并购重组。毕竟,宁波汽车制造业在资本市场中的抢眼表现,便是具备完善产业链,彰显产业聚集高地重要性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