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记者从德州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一季度,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现了平稳开局,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州实施重点项目111个,总投资10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1亿元。截至3月底,已开工项目98个,开工率88.3%,投资1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3.4%。其中,列为省级重点项目的6个项目总投资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4%。
69个工业项目中,工业项目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开工56个,投资62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6个,投资28亿元。大尺寸硅材料项目研发位列省重点项目名单第一。项目产品主要针对我国重大战略产业的短板,填补省内相关领域空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北汽新能源汽车、利驰新能源商用车、郭颂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组等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内可建成投产,有利于推动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装机容量863兆瓦的9个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灵城区、临猗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实施。截至2018年底,德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61.83万千瓦,居全省第7位。绿色清洁能源比重逐年提升,能源结构显著优化。传统产业升级项目33个,投资34亿元。莱钢永丰钢铁有限公司短流程绿色智能示范项目通过“新旧交替”,淘汰2套转炉系统,建设2条优质钢生产线,可降低能耗24万吨标准煤,减排80%,产品由普钢向优质钢转化。金麒麟1500万套汽车刹车片先进制造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生产设备,推广机器人应用,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制造。这些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促进重点产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服务业项目层次进一步提升。16个服务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31亿元。其中文化体育旅游项目8个,投资16亿元。何坤齐鲁大地自然博物馆群项目、森林动植物园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场馆具备展示条件;齐河县中华饮食文化小镇、安德湖镇、平远县东海温泉杨康镇、乐陵市枣林书院等项目进展顺利。德州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引领消费升级。科技平台项目8个,投资15亿元。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禹城市)中央创新区、齐河县齐鲁科技小镇等一批项目成功实施,德州中原创新创业园投入使用,入驻了宜华录、青空蒂奇等百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产业和人才集聚,搭建了创新发展公共平台,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现代农业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8个农业项目全部开工,投资10亿元。灵城区的智能农业大棚单个面积230亩,具备蔬菜种植条件。该项目采用绿色、健康、无污染的先进生产技术
,每平方米产量可达85公斤,是传统温室的3-4倍,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效、提质。昌盛日电光伏扶贫项目、东君乳业第二牧场项目,推广“新六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种植、深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扎实推进。18个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国高德上线京台高速至G105段公路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德州中心城区高速新南环,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区空间、提升城市发展活力。17个社会民生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11个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德州市高级师范学校、市直高中扩建改造、临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等教育类项目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后可容纳学生万余名;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齐河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等卫生类项目建设快速。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乡服务功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协同发展项目进展顺利。59个协同发展项目开工50个,完成投资58亿元。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22亿元。乐陵市凯瑞英医药中间体项目,依托清华大学的管理、资金和技术优势,工艺反应时间由48小时缩短至2小时,综合能耗降低60%以上,项目工艺填补了世界空白,为世界首创。禹城市易能30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可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由目前的9%提升至15%以上。禹城市红石极威700万平方米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产品性能优良,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平原县青啤40万吨啤酒搬迁项目,产品定位为中高端。这一批协同发展项目的快速建设,将为德州市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提升规模档次、推动经济发展换挡升级注入强大活力。
闪电新闻记者 刘振 通讯员 王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