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人工土方程分为几类 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三大主粮作物近三年的全成本保险和收益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已正式扩大试点范围。近日,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新农保实施范围将扩大至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产粮大省的主要产粮县。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多位农业保险专业人士表示,《通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释放一个信号,即中央对农业保险的要求已经从“广覆盖、低保障”转变为“广覆盖、高保障”,通过保障农村产业稳定和农民增收,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这也意味着,新型农业保险将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主流保险,将极大推动整个农业保险公司接下来的业务部署。

具体实施有待各省出台落实办法

多位受访者表示,近三年来,新农保运行平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扩张条件。但是,农业保险的具体实施和推广是以省内相关文件为依据的。下一步,各省需要根据《通知》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让新农保能够在扩大的地区实际实施。

《通知》明确,省级财政部门要在2021年7月30日前向财政部上报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相关资金申请报告,财政部将根据预算安排和各地提交的申请,在9月30日前下达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资金,优先安排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的省份。

参与试点的农业保险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省级财政部门和农业保险领导小组要配合保险公司制定保险条款,确定保险覆盖范围和每亩保险费率,并制定具体推广办法;另一方面,按照《通知》,今年纳入补贴范围的实施县数不超过全省产粮大县总数的60%,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各省要做好补贴资金预算,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今年参与的产粮大县名单。

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这一政策酝酿已久,部分省份已经做好了扩大试点的准备,预留了一定的配套资金。在一些地区,每年只种植一种作物。如果今年的农业保险政策没有沟通下来,可以按照《通知》快速调整预算,执行起来会更快。部分地区今年的农业保险政策已经出台,需要重新调整预算,落地期可能会更长。

农业风险定损机制亟待建立

《通知》要求核保机构要加强核保理赔管理,确保适度规模经营户和小农户参保、定损和理赔。受访者表示,这一要求将在未来将新农业保险推向国家储备状态。目前,新农保在价格确定和产量确定上尚未达成共识,使得新农保缺乏数据支撑,在风险定价和理赔核算上缺乏精准性。

某农业保险公司高管表示,我国尚未建立农业风险评估机制,保险公司不具备审批农业损失特别是种植损失的技术和条件。因此,对于行业来说,主要通过测量产量来估算索赔金额还是很肤浅的。农产品的收获期很短,这就决定了合作保险公司不可能

上述高管表示,传统农业保险的保险覆盖面相对较低,上述粗略的定损方法仍能应付;但是,新农保根据实际损失进行理赔,而且保额会大大增加。坚持规则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赔付率高或者农民获得性差,这将迫使各方改变思维,寻找新的方式和工具来解决问题。

风险统筹机制面临更高要求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通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由种植收益保险的保险金额覆盖,这两类保险的最高保障水平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益的80%,大大超过传统直接物化成本保险40%的最高保障水平。

农业保险

业务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新农险的保额将大大提升,预计每亩保额要从目前的四五百元提升到千元左右,不同地区情况会有差异,但预计普遍会提升50%至70%,最高的甚至可能翻倍。这将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赔付压力,尤其是遭遇大灾后的赔付压力要比传统农险大得多,对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安排和风险统筹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知》提出,要确保风险可控。各地应注重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对农业大灾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全面提高大灾风险统筹层次,形成农业风险闭环管控体系。


上述业务人士表示,这是政策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农业风险的闭环管理,即通过农业原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大灾准备金将农业风险全面管理起来。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