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梅在检查蜂箱内蜜蜂的生长情况(4月28日摄)。
春末,万物生长在乌蒙深处。“90后”养蜂人袁晓梅在贵州省毕节市的山野整理蜂箱,蜜蜂在那里飞舞。
袁小梅小时候,蜂蜜是当地人买不起的奢侈品,所以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所有的村民都能买得起原来的蜂蜜。
2019年,曾经在福建经营美容院、服装店的袁小梅,看到家乡青山绿水、百花齐放的生态环境,毅然回到家乡深山老林,在纳雍县建立了地蜂养殖基地,将养蜂技术免费分享给村民。
在学习养蜂的过程中,袁小梅多次被蜜蜂蛰,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疑惑。但她凭着对这一事业的坚持和热爱,借助电商平台,做出了销往国内外市场的本地蜂蜜,推动周边村庄600余箱蜜蜂养殖发展,年产值近百万元。
面对家乡的青山绿水,袁小梅有很多打算。因为目前蜂蜜产量跟不上销量,她想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培养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这项“甜蜜事业”,一起增收致富。“把家乡的青山绿水变成村民的‘绿色银行’,是我心中的一个甜蜜梦想。”袁小美说。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4月28日晚,袁小梅和家人在大雨中检查并覆盖蜂箱,防止被风雨吹翻。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通过网络平台介绍了自己的土蜂蜜(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左)和父亲在检查蜂箱内蜜蜂的生长情况(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晓梅(右)检查蜂箱前戴防护手套(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和家人在蜜蜂养殖基地忙碌(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美在查看蜂箱时被蜜蜂蛰了一下,露出痛苦的表情(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晓梅在检查蜂箱内蜜蜂的生长情况(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晓梅当地的蜜蜂养殖基地位于乌蒙山的深山里(4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晓梅在检查蜂箱内蜜蜂的生长情况(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中)和她的家人正在检查蜂箱里蜜蜂的生长情况(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晓梅在蜜蜂养殖基地搬运蜂箱(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和家人在蜜蜂养殖基地忙碌(4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美正在给不小心被蜜蜂蛰了的鼻子擦药(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袁小梅正在展示自家农场酿造的蜂蜜(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栏目编辑:顾万全张武文字编辑:李林蔚
来源:作者: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