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需求”“宅经济”“鲜花热”“特产潮”您中了哪一个?
“受‘就地过年’政策的影响,2021年新年消费市场的线上消费在很多领域开始流行。”阿里巴巴春节项目团队负责人何告诉记者,淘宝数据显示,农历新年以来,淘宝“年货”搜索量同比增长23倍。美团数据显示,2月14日,上海平台交易总额较2020年第三日增长4.6倍,较2019年第三日增长1.6倍。“微需求”“家居经济”“鲜花热”“特产潮”始终是消费者的“良心”之一。
——“微需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记忆杀人”彰显威力。“一些意想不到的‘微需求’成为今年消费市场的‘黑马’。”JD.COM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路飞表示,2021年JD.COM年货节期间,传统名菜“佛跳墙”风靡东南各省,成交额同比增长320%,部分老式汽水同比增长207%,汉服同比增长78%,足浴同比增长115%。
——“家居经济”蓬勃发展,清洁产品快速增加。品多多新消费研究院副院长刘仲琦介绍,品多多家居百货的销售数据显示,家居清洁、杀菌防护、厨房餐饮相关产品的销量从“元旦”增长到“春节不打烊”。与去年同期相比,日常杀菌产品增长210%以上,家庭清洁用品增长300%。
——情人节和春节“见面”“结婚”“送花”成为热搜。支付宝搜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前三天,网友搜索“结婚”的次数是去年春节假期前三天的三倍多。此外,这三天“花”的搜索量也比1月份同期增长了129%。
——快递“新春出行高峰”正在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特色产品过年。根据阿里菜鸟物流的数据,一场“人少货多”的“新春出行高峰”快递正在进行,新年的货物从家到一二线城市“逆向运行”。腊八以来,发往北上广深航的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
“社群触达”“多线出击”线下零售实体店暖招频频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不少线下零售店开启了“直抵社区”“多线出击”的模式,在“5分钟商圈”赢得顾客。“多线出击”的有盒马鲜生、祁县等。因创新因素而显示其优势。但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县区的实体零售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社区触达”模式赢得“5分钟商圈”客户。“今年过年,小程序弹出的窗口显示,周边几家连锁零售店正在打折。”北京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点对点推送可以及时了解惠民信息。据记者采访,小区附近部分“零售店”采用“直抵小区”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居民自愿扫码入群后即可享受会员价格、送货上门等服务。
——博克斯马、奇县等“线上销售、线下门店”模式优势突出。小年结束时,JD.COM旗下七家生鲜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近80%。临近春节,肉禽蛋销售同比增长147%,水产品同比增长220%。1月以来,盒马在线年夜饭预售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
——家县域零售企业受到明显影响。“春节对于每年外出打工、经商、上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回归和回馈县城消费的机会。春节前后的销售业绩通常占零售餐饮企业年销售额的20%-30%。”据中国商业连锁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春节期间,由于返乡人数减少,县城市场可能会出现滑坡。
大数据助力新型消费扩容多领域现“消费新机”
“2021年的过年消费市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如何牢牢把握新消费
业内人士指出,从零售行业来看,“多店合一”的零售模式因其创新性在疫情期间获得了普及,并在春节期间进一步展现了其消费吸引力。除了便捷的线上购买、快速的物流、愉悦的线下体验外,“便民菜”“创新菜”等熟食制作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创新理念培育市场,引领消费,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新机遇。
“春节是消费的好机会。希望线下商家进一步加强服务,适当延长节日营业时间,多举办吸引消费者的活动。”消费者高女士建议。
“受疫情和电商影响,门店客流有所下降。近年来,超市正在经历向全渠道零售的数字化转型。目前线上业务增长迅速,但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有一些措施支持实体零售。”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说。
(来源:新华视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