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降低融资风险的措施,创业融资的风险包括

本文作者:律师王克东,重点研究企业家和高管职务犯罪辩护、经济金融犯罪和刑事风险防控。

本文导读: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了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涉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法》和《最高人民法》,本文谈一谈司法机关将通过企业(家)的五种常见风险提供的保障措施.

1、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风险

2、企业的融资与经营风险

3、企业经营中的政策风险

4、企业的债务与执行风险

1、针对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风险:

(1)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防止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

对于企业经常涉及的犯罪构成要件,如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需要准确运用,防止随意扩大适用。

比如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民营企业家参与诈骗、再审、无罪释放】

典型案例分析:如何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看看最高法院的判决

——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看:

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存在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因此,刑事手段可以避免干预民事合同纠纷案件,这将对企业(企业家)造成损害,侵犯平等和公平的法治环境。

(2)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

《通知》明确指出,要严格区分企业家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是违法所得的,不得决定追缴或者责令补缴。要严格区分企业家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在处理企业犯罪时不得涉及企业家个人合法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

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同样重要。所涉及的财产对企业家和企业也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应对涉案财产的处置进行有效监管和流程规范。包括:

限制和规范侦查机关对涉案财产的调查、控制和处分权;规范对所涉财产移动和保管的监督;规范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完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财产权益受损时的救济渠道。

2、针对企业的融资与经营风险:

(1)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font-size:15px;">政策层面包括:包括落实国家要求,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对诚信经营企业不盲目停贷断贷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等;


(2)对资金暂时困难的负债企业,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手段


《通知》规定,对于破产案件在审理中要区别对待,对于暂时经营困难但是具有发展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企业,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对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尚有经营发展前景的负债企业,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等手段。


(3)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对商业银行、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高息的,参照民间借贷利率标准处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对免于刑事处罚的扣押涉案财物要及时返还


比如此前最高法典型案例:【北鹏公司申请刑事违法扣押赔偿案】


公安侦查期间,扣押、调取了该公司100财务文件,并扣押人民币2000万元。法院审理此案后,刑事判决认定该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免于刑事处罚,侦查机关理应返还扣押的涉案财物。


但当地公安厅逾期未处理后,经过公安部复议,最高院赔偿委员会经合议庭主持协商后,最终决定该公安厅向该公司返还侦查期间扣押的2000万元人民币,并支付相应的利息损失83万元。


由此保证了账册和扣押资金的及时返还,保证了该公司的正常经营。


3、针对企业经营中的政策风险:

尤其是招商引资中民营企业面临的政府(领导)换届导致的违约问题。


对此“通知”规定:要妥善认定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对有关政府违反承诺的,依法支持企业的合理诉求。


  • 对于因为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导致的民商事案件,比如合同不能履行的,要依法支持当事人解除合同的请求;
  • 对于因为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导致的行政纠纷案件,当事人请求返还投资款、或者请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依法给予支持;
  • 对于企业财产征收征用问题,要进行公平合理补偿等等

4、对于企业的债务与执行风险:

执行难是最高院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问题。


而对于企业(家)而言,与之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


  • 一是企业债权的实现
  • 二是企业家信用的恢复问题

对此,“通知”规定:


一方面,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执行措施,加快企业债权实现。同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在保证企业合理合法债权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对于已经履行义务、无偿债能力但是不故意规避执行、或者被滥用失信被执行人的企业家,要及时恢复其信用和名誉。


民营经济从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因为如此,从党中央到最高司法机关,都发声呼吁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家。


而对于企业家而言,真正的保护一方面是政策的落实,与此同时还有自身的法商思维和风险意识,同样也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