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区分和计算各种利润(或利润率)并不难,但要了解他们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信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 毛利润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成本存在差异(经营成本主要包括采购原材料和直接生产的人工成本),制造业和贸易流通行业的毛利通常较低,而服务业的毛利相对较高。
毛利可以用来计算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毛利率代表企业在直接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的能力。
可以说,毛利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强。但对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毛利率的可比性不强。
2、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利润率可以从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来计算。营业利润率代表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营业利润率比率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3、 净利润
净利润=营业利润-所得税=营业利润*(1-25%)
净利润是净利润的另一种说法。净利润(净利润)和毛利的区别在于净利率是以毛利为基础的,去掉了管理成本税。
净利润率可以从净利润=(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计算。净利润率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经营效率。
例如,JD.COM持续亏损的原因是两大支柱业务(3C和物流)是低利润行业;但是像58同城这样的服务互联网平台,因为没有原材料,毛利非常高,但是他们的运营管理费用比较高,所以净利润会相对减少很多。
把握产融结合,即把握企业的未来。现在关注大成战略2019产业与金融融合系列课程,做顶级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