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公司市值3亿,市值小于3亿的股票

新增会员加入“退市候选股票”!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收盘,a股三家上市公司市值接近3亿元。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公司将被交易所退市。

小市值股无人问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收盘,包括*ST成城、*ST环球、*ST长城在内的3家上市公司市值逼近3亿元。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目前这三家公司的股价也均跌破1元,或达到多重退市标准。

来源:Wind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进一步统计,目前a股市值分化趋势明显。现有4150家a股上市公司中,2023年市值低于50亿元,占比48.75%。市值低于30亿元的公司有1121家,占比27.01%;510家公司市值低于20亿元,占比12.29%;63家公司市值低于10亿元;9家公司市值不足5亿元。市值较小的上市公司大多是*st和被交易所警告存在退市风险或其他风险的ST公司。

相比之下,市值最高的贵州茅台最新市值已达27184亿元,是市值最低公司的9000倍。

在这些市值低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有近75%的股票未被券商等机构覆盖。2016年以来,a股机构投资者实力明显增强。据CICC测算,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a股流通股市值占比接近50%,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机构关注的优质公司往往意味着大市值。

“除了基本面,从交易层面来看,大盘股公司也更适合机构投资者配置。小盘股公司通常流动性不足,股价容易涨跌,难以进出。”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刚(化名)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很少看到低于50亿元市值的小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a股估值两极分化将不可避免:蓝筹股将更受追捧,蓝筹股上行空间将进一步打开;而垃圾股将被抛弃,投资者将开始学会用脚投票。

“市值高的公司意味着流动性更高,股票在牛市中波动较大,市值高的公司更受大基金青睐。”一位券商投资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散户投资者也是如此。一旦下跌,流动性高的股票可以跑得更快。”

资深投资银行家王向《中国证券报》表示,根据退市新规,如果此类“退市候选股票”的股价再次下跌,将引发市值退市风险。有了锚点,就有了磁引力。退市只是时间问题。即使股价上涨,也很难持续拉高。这种现象是市场的正常规律,大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可供选择的股票越来越多,没有人关心普通公司。

分化将加剧

注册制稳步推进,新股供给大幅增加,资本流入分化进一步加剧。云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进,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的a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成熟的国际可比市场中,分化和集中的情况非常显著。从成长股和美股来看,不仅是28年的分化,还有19年的分化。按照目前的趋势,a股分化不可避免,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ex="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A股的两极分化将会是长期趋势,这种分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市场注册制扩容之后,市场流动性开始被稀释,资金为了更高的利润率,而集中在几个头部的行业领域,从而出现聚集效应,而聚集效应也让头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更容易融资,更多的关注,从而形成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局面。而弱者吸引不了流动性,没有资金追捧,本身没有利润来源,如今退市制度又将壳资源打成一文不值,所以,就弱者恒弱。


“对投资人来说,规避ST,不要炒壳,不要跟着击鼓传花游戏,是在资本市场活下去的基本纪律。高股价和低股价之间选择并非绝对的,我们一般按照市值去看一家公司,未来,高市值的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更好,某个行业的行业龙头自带规模效应,聚集更多关注和资本,未来会更有竞争优势。”盘和林指出。


“不死鸟”神话有望破灭


那么,这类“退市候选股”是否能起死回生呢?盘和林指出,退市公司想要起死回生,则需要有一条业务主线,而且是可持续的业务主线,比如专利,比如某一个业务领域收购一家公司,而退市候选公司本身的融资环境,往往不允许他们拓展业务和专利。所以这类公司最关键的是获得现金流动性,开展一项有前景的业务。


王骥跃则强调,这类公司要想“起死回生”可能只有重组,正常经营可能没什么办法了。


从沪深交易所颁布退市新规初衷看,也是真正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让股市“不死鸟”神话破灭,让“垃圾股”远离市场。深交所曾公开指出,现行退市制度暴露出上市公司退市标准单一、退市程序相对冗长等弊端,未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现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需要。


上交所指出,市值是市场充分博弈的结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资价值,存在被炒作的问题,结合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将市值极低的公司清出市场,也有利于投资者理性选择,引导价值投资,实现市场优胜劣汰。


付立春指出,未来,有两类企业可以幸存:一类是业绩比较稳定的头部企业,另一类就是未来发展空间甚至概念比较大的企业。价值板块和成长板块有望得到持续追捧。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