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白手起家创业点子 创业公司失败率

当今做企业除了努力、用心以外还有什么决定成败?

同一个行业为什么有人做的风生水起,你却却难以活下去?

为什么大部分人创业开公司都赚不到钱?

根据最新统计,如今创业的成功率还不到5%

说实话,你创业失败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也不是因为不用心。

创业成功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种,但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

我公司有一个女生,小兰,喜欢练瑜伽。我发现她总是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瑜伽馆。

我问她:这些瑜伽机构是服务差还是教学差?

她说:跟老师和服务没有关系。这些机构的服务和教学各有特色,因为所有瑜伽培训机构都有活动,新会员第一个月就可以学习一个月,比办一张少则三五千,多则几万的会员卡划算多了。

对于外行人来说,这么多瑜伽馆一定要在这个行业赚钱,所以赶紧跟风开一家,但是当你下定决心跟风的时候,就已经认定这个行业很难赚钱了。

为什么呢?再举一个例子

以前,有一个学生在餐馆工作。他投资200万元在厦门找了一个更好的位置,开了一家川菜馆,周边有六个大大小小的社区。

第一年营业额400万,成本300万,净利润100万。这个生意还不错,投资回报率50%。

第二年公司还是营业额400万,还是成本300万,利润100万,两年保本加店。

但好景不长。第三年,他发现对面还有一家川菜馆。谁打开的?

一个给自己店铺供应米、油、盐的供应商开了一家,供应他的供应商给他供应粮油,判断当地餐饮生意不错。

没多久,他旁边又开了一家湘菜馆。谁打开了这个?是一个经常在他店里吃饭的顾客开的。

这位顾客经常来吃饭,发现餐厅做得不错,觉得餐饮生意做得不错,于是又开了一家餐厅。

房子漏水时,雨下了一整夜。这时,厨师来找老板:老板涨工资了。你一年只付了8000元。如果你没有涨到12000元,你就会退出。

老板听到厨师这么说,心里很不爽,心想:“你真是狮子大开口。想走就马上走。”

主厨走后,主厨心里很不爽,觉得你们餐厅生意不错,我也贡献了不少。食物的味道是我做的,你赚了那么多钱寄给我。

于是厨师不服气,找了几个合伙人在对面开了另一家川菜馆。

后街又陆续开了几家,竞争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每家店都在想我如何提升营业额、我如何增加客流量、我如何提升客单价、我如何降低成本等于利润最大化。

所以我们从最早的供应商开的店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店里消费会有10%的折扣。

其他家庭看到的时候,这家店怎么会这样?另一个开始了:今天来我家吃饭打八折。


紧接着其他人开始七折、六折、五折,就这样打折打折打到所有人一起夭折。


这就是今天的市场环境、竞争手段,你不爽也得爽,不干也得干。


话说回来,过去不就是这么成功的吗?为什么现在不行了?


那过去为什么很多企业能成功呢?


一个行业的行业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既行业的初期、中期、后期。


行业初期的特点:竞争对手少、产品稀缺、客户菜鸟不懂产品、利润空间也是暴利。


好比过去从广州拿一件二十块的衣服,拿到二三线城市卖两三百块都很正常。


那个时候竞争对手少、客户没得选、也不懂就是菜鸟、利润空间大,这就是行业初期。


行业中期的特点: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产品逐渐饱和、客户也懂得货比三家、利润空间下滑至微利。



由于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各种折扣吸引客户,客户也变成老鸟买东西会货比三家。


产品多、竞争大、抢客户、客户越来越懂、货比三家导致了利润空间微利。


行业后期的特点:竞争对手肆意竞争,客户更是人精,行业利润基本无利或薄利。


行业已经一片红海,客户更是货比三家看产品、看服务、看售后、看赠品等等。


好比现在的服装行业,不管你什么时候去逛街,都刚好碰到商场活动打折,运气好还能碰上清仓处理、跳楼挥泪大甩卖.....


这个时候就是行业的末期,外行看着热闹想跟风入行,内行天天想着赶紧清仓处理趁早转行。


特别注意的是在行业周期内,行业周期也并不是会绝对性的导致不盈利或者亏损的原因。


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行业有的人做的风生水起,而有的人则举步艰难。


我们抛开每个企业的资源、关系、地域等不可变量复制的因素外。


最后一个象限,也是今天很多企业从建立到快速倒闭的原因之一。


从行业后期的角度讲竞争对手群体里不乏有能力、有资金、有人才、有头脑的对手。


而这些对手已经瓜分掉大部分的人精客户,同时客户更是精明、利润也薄如蝉翼


这个时候企业自身不具备一些特质和能力贸然加入到行业后期的一个行业,想赚钱太难了。



拿房地产行业举例,大部分500强的房地产企业都是80年代90年代创立的。


万科1984年、万达1988年 碧桂园1992年、保利1992年、绿地1992年、恒大1996年.....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属于房地产行业的初期,竞争对手少、客户也不懂、市场需求大、利润暴利。


宏观上城镇化发展,地方需要收入,微观上老百姓刚需购房的因素越来越多,结婚、学区、商圈、养老、医疗、投资......


房地产行业的确带动了一百多个行业,带动了经济,也跑赢了通货膨胀。


今天的房地产行业处于什么形态?


万科高喊:活下去!


碧桂园降速发展。


万达去房地产化,转战文体、影视、资产证券、商业管理.....


根据媒体梳理,19年7月前,7个月内破产的房地产公司达279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闭。


错过了行业初期,即使是王健林王石加起来都很难再造一个万达。


那如何应对行业周期呢?


四个方法给到你:


1.换地域:


把你的行业换一个竞争对手少、产品稀缺、客户也不懂的地域,比如把你的行业带到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或者把你的行业带到印度、非洲等处于行业初期的地方。


2.换行业:


不想换地域就换行业,从新找到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处于行业的初期,但是这样的一个行业不好找,即使找到了也有可能被快速跟风复制。


3.换模式:


既不想换地域,也不想换行业,还有一个办法,换模式;


比如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电子商务模式在今天看了已经是传统的商业模式了。


今天你在自立门户做电子商务,光是没有流量都足够你死一万次了。


没有精准的客户群体定位与商业模式闭环太难了。


好比拼多多通过拼团砍价、精准定位三四线的下沉用户也获取了几亿用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通过精准定位+商业模式闭环最终纳斯达克上市。(关于商业模式,后续会陆续更关于商业模式的剖析)



4.提能力:


既不想换地域、模式,更不懂如何设计企业的模式,那企业想活下来,就一条路。


不断地提升自己与团队的综合能力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


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这同时也是一个你醒来的太晚,就不用醒来的时代。


柯达的胶卷世界第一,被智能手机给取缔了。


诺基亚的前CEO被微软收购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我们输了。


你不能说柯达做胶卷、诺基亚做手机不努力、不用心、不好学,颠覆你的未必是你的同行。


最可怕的是你会的别人都会,但别人有的你却没有不会。



在未来,商业模式才是老板、创业者应该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重要商业难题,无论是老板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个人成功与企业盈利发展之道。


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思维跟不上,注定被淘汰,你的思维更新换代了吗?你的企业和项目还在用10年前的方式方法吗?


你可以不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永远不会停止学习。有商业难题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