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受苦,牧羊人也是一份美丽的工作。”来自甘肃省瓜州县锁阳镇农丰村的90后农民聂说。
29岁的聂是索阳镇农峰村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几年前,聂一直在经营长途货运,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勉强能养家。
2017年,聂发现养羊前景很好,于是卖掉面包车,跟亲戚学养羊。起初,聂不知道如何养羊,所以他在网上看了很多相关的视频,买了很多关于养殖的书。半年后,聂决定买20只羊“试养”。
养殖是一项“体验式工作”,聂不能马虎。“羊吃的时候,我会蹲着看。晚上,羊睡觉的时候,我就睡在附近的仓库里。看羊什么时候饿了,冷了,病了。”聂钱月告诉记者。为了让母羊顺利产子,聂请教老师,改造圈舍,甚至把自己的床搬到羊圈里。随着第一次分娩的成功,聂的信心大增,引进了200只羊,真正开启了养殖之路。
2019年初,聂通过在县城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了解到短期育肥羊品种,发现自己更适合养殖“育肥羊”。2019年10月,聂从新疆购买了1600只育肥山羊。“一只羊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育肥3个月后就可以出售。除去饲养成本和人工投入,每只羊能赚100多元,年初靠育肥羊赚了近16万元。”聂钱月说。
十月是增肥的最佳时期,也是淡季。聂动员身边的穷人到他的养殖场工作。混合草料、喂草料、喂水、清洁围栏等。每人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
今年3月,聂从玉门市购买了80只基础母羊。“圈里还有100只育肥山羊,一只山羊能卖1000元。两者加起来,收入相当可观,比在外打工好得多。”聂钱月介绍。
谈到未来的发展,聂说:“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农村发展,培养一些年轻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今年,我们家60亩地种上了玉米和苜蓿,计划向周边农户购买一些玉米和饲草,跟随镇上号召,发展“种、养、卖”的循环经济。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摄影邓)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