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张玉鹏大学毕业前在北京有一份工作。工作几年后,他有房有车,那时候他才27岁。扎根一座城市,不愁吃穿,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顺利度过的吗?张玉鹏不会。“创业”这个词给了每个人一个机会,有些人是偶然得到一个机会,有些人一直被“创业”这个词所困扰。张玉鹏是后者。2010年,始终想要去创业闯闯的他辞掉北京的工作,要回到辽宁老家创业。
老家辽宁,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
把握自身环境优势,敢打敢拼才是硬道理。
张玉鹏的家乡,辽宁省桓仁县,有着特殊的纬度气候,让它有了一种fruit-冰葡萄.的感觉,老家人多,但也仅限于种植。如何开发它们是收购方的事,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开发产品。张玉鹏打算聚集村民与他合作,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但这个想法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可。就连张玉鹏也在胡搞,就因为张玉鹏提出了一个没人听说过的要求。
按照我家乡的当地习俗,不管冰葡萄的苗是大是小,都会留着,舍不得扔掉。大大小小的都是钱,所以成本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幼苗的质量会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会通过。张玉鹏的要求是,大家扔掉那些小树苗,不合格的树苗,统一规格,统一种植和收购,和他要将老家不完善却有发展前景的冰葡萄产业系统化。一样
好处还没看到,所以这个要求等于是让村民无奈的扔钱,村民的抵触情绪很高。为了表示大家的诚意,张玉鹏拿出了自己的户口本和车书,并承诺只要按照要求栽培,就高价回收。如果他违背诺言,每个人都会把房子和汽车拿走。
好说歹说,村民勉强同意和他一起工作一年,秋天收苗的时候看到了效果。
村民的事情解决了,家里的麻烦又出现了。张玉鹏一直不敢告诉父母他辞职了,不敢回老家创业,不敢召集村民。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爸还是知道的,破口大骂儿子是骗子。认为张玉鹏是在鬼混。
他父亲的严厉批评不能阻止张玉鹏的决心,他决心勇往直前。张玉鹏在网上发帖宣传自己的冰葡萄苗,也保证了100%的成活率。张玉鹏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
在张玉鹏创业之前,他知道中国大约有1000家酒厂,种植的葡萄苗基本上都是卖给酒厂的。如果10到50家酒厂可以利用他的葡萄苗,那么张玉鹏有信心形成产业。他观察到,冰葡萄的成活率很高,卖给酒厂利润很高。2012年,张玉鹏凭借卖葡萄苗赚了800多万元,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葡萄酒深加工上,并于2012年底正式开始加工冰酒。
我每天都期待着冰葡萄的高产,这样我就可以酿酒了。2013年春天,张玉鹏种植的冰葡萄长时间不能发芽。他去实地仔细检查,发现了一些他无法理解的东西。冰葡萄,被冻死了?的这种冰葡萄是耐寒植物,应该在寒冷地区种植。这颗冰冻的葡萄真的让张玉鹏想哭。这个冰葡萄是怎么冻死的?
细节决定成败。
2012年冬天,张玉鹏的家乡几乎没有雪。地表裸露在外面,致使冰葡萄扎根不深,,寒风凛冽,大量农民被冻死,当地许多种植冰葡萄的农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时,张玉鹏担心是没有用的,当时他也不知道。当张玉鹏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村里所有种冰葡萄的人都受到了伤害。
trong>居然有少数几户人家的冰葡萄并没有被冻死,张玉鹏马上去了这几户人家观察,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村民们当时认为只培育冰葡萄苗太浪费土地了,反正地闲着也是闲着,就在中间套种了花生、土豆等农作物。花生、豆子等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快,几天就可以长起来,但同时需要大量的养分,像冰葡萄的根根本抢不过它们,所以出于本能根会往更加深的土壤里面去找养分,到了冬天,冰葡萄的根扎得很深,就不会被冻坏、冻死了。

经过在农作物之间的比较,张玉鹏决定在地里套种黑豆,还号召村民们和他一起。种黑豆的好处在于黑豆产量高,价格也非常不错,比黄豆要高出一块钱左右,有的时候价格甚至翻一倍。虽然黑豆的主产区几乎都在东北地区,但是还是很少,市场份额占据不多,张玉鹏想要抢占市场,但种植户们却不同意了,直接拒绝了张玉鹏,这抢占先机的好事,怎么还没人做呢?

原来都是新品种惹的祸,在当地并没有人种植过黑豆。面对村民们的不信任,张玉鹏只好将回收价定在3.2元左右,当时的黄豆一斤2元钱左右,黑豆比黄豆贵了近一倍的价钱。就这样,2013年5月,很多村民开始套种黑豆,10月份一共收上来了30多万斤黑豆,花了100多万元。当张玉鹏开始卖黑豆了,却发现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
市场对于黑豆的需求十分有限,一天大概才能够卖到100斤,一年下来只能卖出十分之一不到,但为了冰葡萄不被冻死,种植还是要继续。张玉鹏决定搞黑豆深加工,这样不仅能够消耗大量黑豆,还能增加黑豆的附加值。
2013年底,张玉鹏投资了100万建了榨油厂,这时候他才发现,为了良性运作,榨油产对黑豆的最低需求量是100万斤,而自己手头的黑豆根本不够,只能出去承包土地继续种植黑豆。而这件事情无论是父母,还是身边朋友,都不支持他,父母和他还大吵了一架。

张玉鹏干脆自己跑到离老家200多公里远的丹东,找当地的村民合伙种植黑豆。2014年,他在丹东有多种了2000多亩黑豆,收了100多万斤,生产了十多万斤黑豆油,标价150元一桶,送到超市后,居然备受打击。 普通的豆油一个星期都能卖出一两箱,而由于人们对于黑豆油的不了解,而且价格相对来说较高,根本卖不出去几瓶。
价格太高,卖不出去,那能不能依靠降价来促销呢?答案是不能。黑豆收上来的时候价格就比黄豆高,深加工做成油的价格也会高很多。黑豆油又由于颜色问题,没见过或者用过的消费者一时之间很难接受。

张玉鹏又踏上了寻找新办法的路,张玉鹏觉得,要想让黑豆被大众接受,首先就要让顾客了解黑豆。2017年7月11日,张玉鹏的第一个豆浆店在辽宁丹东开业了。
豆浆店每天都能卖出400元左右的豆浆,但这不是张玉鹏的目的。用卤水点豆浆,就能够做出豆腐,这黑豆腐才是张玉鹏真正的财富计划。
传承。
张玉鹏的母亲做了三十多年豆腐,他知道母亲当年做豆腐累,又挣不到什么钱,挣到的钱供他上学不容易。在他小的时候,每次母亲做豆腐,张玉鹏都要在一旁挑豆腐皮吃,小时候的味道让他难以忘怀。张玉鹏想要在城市里面开店,现做现卖,可母亲知道后,大发了一顿脾气。

张玉鹏想学习母亲,把黑豆做成黑豆腐,母亲知道做豆腐是个辛苦活,没什么利润不说,每天起早贪黑,累得要命,她不想让张玉鹏吃这份苦。
可张玉鹏铁了心要将黑豆腐做出来。这黑豆做出来的豆腐是灰绿色的,母亲以三十年的经验判断,消费者能不能接受是个大问题。

接下来的情况和张玉鹏母亲预测的差不多,大家猜不出黑豆腐是用什么做的,张玉鹏一直在不断地遭到拒绝,毫不在意的他,却在一次次被拒绝后还是坚持向一家店推销自己的黑豆腐,就因为这家店,是一家火锅店。
张玉鹏每天都到火锅店去推销,导致老板看见他的时候都头疼了,一次一次的拒绝,一次一次的来,执着的张玉鹏打动了饭店老板,老板准备试一下。火锅店成为了突破口,一家火锅店每天就能消耗100斤黑豆腐。

张玉鹏决定组织一场活动,邀请全市的大厨来进行一场黑豆腐菜肴发明发赛,本想邀请母亲来参加,但是母亲拒绝了张玉鹏,还在自己生闷气,不过张玉鹏还是要将母亲的手艺传承下去。2017年7月,张玉鹏在丹东举办了一次厨艺比赛,邀请了30名厨师,并在网络上海选网友来到现场做评委,他要求30名厨师每人开发两道黑豆腐菜肴,网友们来品尝打分。
借助厨艺比赛,张玉鹏推广了黑豆腐在当地的知名度,不仅消费者知道了黑豆腐,来参赛的厨师也深入了解了黑豆腐。当地的特色餐厅都找张玉鹏合作,每天光是供应饭店就有三千多斤黑豆腐。不光黑豆腐和黑豆浆,还有一种废料,他都要拿来赚钱。

张玉鹏在当地带动村民养了两万多只鸡,主饲料正是废料——豆渣,这样既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又可以作为黑豆特色产品销售。张玉鹏的鸡散养在林下,每天自由活动,活力旺盛,放在张玉鹏的豆腐专卖店里销售,每年,光鸡肉和鸡蛋的销售额就有700多万元。
2018年,张玉鹏靠着黑豆的深加工产品,卖出了3500多万元,加上冰葡萄酒,总销售额7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