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能带来什么?我们能找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大共同点吗?如何准确理解现行细则?带着这些问题,南方记者于4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参加了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学院联合举办的“2019第二届资本市场融媒体培训班”,与监管部门、上交所和市场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杜南在交流中了解到,科创板的速度得到了市场各方的一致好评。同时,以“增量改革”为重点的科创板最重要的特点是“包容”。
A
新闻具有“引领全身”的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力量对资本市场的运行也起着主导作用。”在开幕式致辞中,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将媒体报道的重要性与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对比。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资本市场是由信息驱动的。随着科创板进入冲刺阶段,媒体关注和报道科创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南方记者受邀参加本次培训班,积极配合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媒体培训交流合作、完善市场沟通机制、提升专业报道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上交所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新闻媒体合作,做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深化媒体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形成合力。
B
审计质询是科创板的“灵魂”
目前,根据科创板中的相关管理办法,判断一家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核心在于六个“是”,如何准确理解?上交所在哪个环节判断是否符合定位要求?高市盈率发行是否会导致后续增长透支?未来还会给投资者留下多少投资空间?南方记者希望这些问题能有明确的答案。
上交所多次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计查询是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一审查过程是一个提问、回答问题、相应丰富和完善信息披露的互动过程,是一个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以充分信息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整个询价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市场开放。通过整个询价过程,投资者对申报公司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给出了他愿意‘买入’该公司的价格。”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成为科创板公众监督的“合力”。
事实上,与现有市场相比,专注于“增量改革”的科创板最重要的特点是“宽容”。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允许红筹企业和投票权差异等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还体现在设置六套差异化上市标准,满足各类科技企业的上市需求。
“把最终选择权交给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创板的验收和考核要注重“质量”,表现出“宽容”。
作者:南方记者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