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高高
创业的经历可能藏在咖啡馆里。
1月26日成都新经济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成都新经济企业数量从24.6万家增加到45.8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大好形势让很多创业者跃跃欲试。如何选择赛道,如何实践竞争力?近日,一位来自四川的网络记者走访了交子金融科技中心的咖啡厅,聆听了企业家们关于创业的故事。
交子金融科技中心
故事A:
选择背后的三次“时间”思考
无纸化智能病案管理是一个微小的赛道,为什么要锚定它?
谈及此,四川鸽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炼靠在沙发上,谈了三个关于“时间”的选择,后面他想到了赛道。
第一个选择是看进入赛道的“时间”。“当时,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了爆发。如果你做别人做过的领域,资金和人力都是巨大的投资,开发新的领域是个好时机。”
其他人以前没有做过的领域可能是机会或死胡同。如何保证赛道的安全?
四川旅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练
吴莲谈到了“时间”的第二种选择,抽空找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他在创业之初参观了100家医院。与100多位医院院长和医生交流,吴莲看到了机遇,也看到了困难。
“病案如山的背后是巨大的数字化转型空间,但各家医院的病案各不相同。”经验如何复制?哪里可以找到人才?他做了一件“耗时”的事情:他死在了医院里。他和他的团队进入医院,与各个部门沟通,学习医学知识,学习病历知识,停留了一个月。
2017年10月,智能病案管理系统第一版上线。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找到后如何守住赛道,遇到巨头怎么办,面对同行复制怎么办?
吴莲谈到了“时间”的第三种选择,用时间筑起障碍守住赛道。“在新经济的轨道上,细分领域很多,实现细分领域的‘垄断’只需要时间。”吴莲派工程师到医院直接为医院解决问题。“虽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但也成为了我们的优势。”
故事B:
打造极客的商业基因
在外人眼里,联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CEO朱庆有着近乎逆袭的成长经历:从一个复读的网瘾少女,到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优秀学生,再到90后科技创业者。朱庆自己认为她只是在做她感兴趣的事情。
选择区块链作为她的创业方向是她的兴趣之一。因为兴趣而创业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特点。如何辨别他们是单纯的喜欢还是想做某件事?
链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CEO朱清
“我喜欢玩游戏,但那并不有趣。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天生就有改造游戏的冲动。这就是兴趣点。”
在兴趣的驱使下,她在大学开始创业,加入了上海的金融科技公司——结冰科技。经过几年的积累,朱庆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创业之初,她树立了自己的创业风格,组建了一个极客团队
队。(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指在互联网时代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尖端技术与时尚潮流的人。)找兴趣相投的人打造创业舒适圈是创业第一步,这很快得到了资本的认可。成立3个月后,链博科技就拿到了一笔丰厚投资。“兴趣点加专业性让这个团队有了更高的专注度,这是当时最大的竞争力。”
舒适圈很快被打破,过分关注技术研究而忽略商业应用,链博科技面临资金压力。
这也促使朱清迈出第二步,将极客们的兴趣点和产业痛点深入结合。“要将极客精神发挥到商业领域。”在一次内部会议,朱清对团队说。这是一次痛苦的转型,极客的专注提供了专业的技术保障,但散漫的风格也成为商业化的弊端。她决定在企业文化上做文章,让极客们从兴趣认同变为价值认同。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企业开始盈利。朱清表示,“相比其他的区块链技术团队,我们更落地,这就是竞争力。”
交流中,朱清聊到正在做的节目——“清征江湖”,这是一档关于数字经济的科普栏目。“清”是她的名字,“征”则是另一个创始人的。
技术极客出圈做栏目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她一做就是28期。“区块链不是新概念,但很多人不了解,不知道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为此,她调整节目内容,关注时下热点。
利用兴趣点去帮助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她迈出的第三步。未来,她还有个更大的规划,走出直播室,走进产业功能园区和市区县,提供针对性的专题科普和解决方案服务。“挖掘兴趣背后的商业价值,把乐趣变为生产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