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021年农村适合年轻人创业 2020年农村创业好项目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

马坊村被抚仙湖打造成“网上名人村”。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沈阳摄

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人民富。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玉溪市紧紧抓住基层党建“总开关”,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十亩村:百合花发展之路

桑陌良田,房屋宛如。当记者走进江川区九溪镇60亩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现代桃花源的景象。

"百合种植是村里的新亮点."六十亩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姜培虎说。今年百合收获后,他需要统计新一年的百合种植情况。该村还计划建立一个花卉网上交易平台。他每天都要处理日常的村务管理,还需要跑来跑去做无数的准备工作。

百合,亿元村,花卉网络销售平台,线上名人打卡点,一个小小的行政村怎么会关联这么多关键词?"党建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江培虎说。

上个世纪60亩村种百合,党总支全体成员带头种,带领当地群众种。种植规模扩大后,百合产值不理想、销售渠道受限、部分农户无资金投入、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逐渐凸显。党总支积极协调引进3家花卉公司,为群众提供优质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成立“六十亩花卉专业技术协会”,为花农提供技术服务,举办花卉栽培技术培训,组织花农外出交流学习。百合在60英亩的村庄里开得越来越漂亮。截至目前,全村百合种植户568户,种植面积已达210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6748元,百合产业总收入突破1亿元。

“党总支的领导、党员带头,党组织都获救了。60亩村的百合发展之路是这样走出来的。”江培虎总结道。

马房村: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的“五一”,澄江市油梭镇吉华社区马坊村再次火了起来:风筝节、美食市场、创意市集、民俗商贸展等活动吸引了各界游客打卡,每天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马坊村之所以出名,成为抚仙湖上有游客的“线上名人村”,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党建。

马坊村坚持把党建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将抚仙湖保护治理与打好“三大攻坚战”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马坊村整合资金近8000万元,分阶段实施马坊村乡村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860余亩,建成连岳、西河等5个农业庄园,发展民宿、餐馆37家,走上了一条以民俗餐饮为主、农业观光为辅的农旅融合之路。

马坊村读“引、培、留”三字经,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16名,利用好马坊技工学校(创新创业学校)开展大规模培训,以马坊人才沙龙、抚仙湖农民读书会为载体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充分挖掘村内本土人才和技能大师。

云南式民居院落林立,到处都是地方美食、特色民宿、休闲茶吧,独特的小场景随处可见。它不仅改变了面貌,而且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劳动生产方式向乡村旅游综合模式的转变。

泰兴村:荒山变金山 工棚变新房

元江县莱曼镇洪光社区泰兴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甘蔗产业,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和水果种植产业并得到发展

"荒山变金山,棚子变新房."党建是泰兴村演唱的这首现代乡村牧歌的主旋律。在美丽乡村建设、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中,集团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积极配合支持,完成了泰兴的华丽“变身”。泰兴村将以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为目标,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

进菠萝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六十亩村、马房村、泰兴村,是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几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紧扣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发力。


各级党组织既当“先锋”引导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又当“经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当“红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聚焦“烟、菜、花、果、药、畜”产业,发展“党组织+”产业模式,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产业;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以“抱团式”思路,高质量推进中央、省财政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引导、带动、协调、服务作用,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帮助农户掌握致富技术,找准致富项目,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在落实“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的基础上,向全市70个涉农乡(镇、街道)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2021年,整合驻村扶贫和乡村振兴两支队伍,共选派70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县(市、区)持续深化开展“百名专家扶百村”和“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培育行动,以及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加大基层实用人才培引力度。同时,发挥“头雁群”效应,做好选树100名村(社区)“好支书”、“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等工作,逐步提高村组干部能力素质。


“乡村治,百姓安”,我市坚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大基层微腐败惩处力度。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主动发挥家教家风、公序良俗、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推进市、县、乡三级智慧党建大数据中心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党政融合平台触角延伸至村(社区),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服务。


党组织优势正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将持续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娟)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