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条新闻。
今年春节期间,辽宁省抚顺市区三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杨在家中中毒身亡。
原因是沉迷网络赌博欠下巨款,无力还清。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杨曾经找到班里一个学生的家长林,说他看中了一套房,但是钱还没到期就投资理财了。他向林借了5万元,并承诺月底归还理财产品。
林忍不住问了一句,借了过来:“她要很着急,还打电话发微信。”
然而,当约定的还款期限到来时,杨开始说自己缺钱,不仅没有还钱,还以“孩子出国留学”为由继续向林借钱。
林这次想了很久:“我当时觉得不对。现在国外疫情严重,我不得不出国留学。”所以我拒绝了。"
另一位毕业两年的学生家长张也收到了杨的贷款信息。
杨谎称孩子要考研,张两次借给杨7万元。之后杨某说孩子出国要交押金,张某分两次借给杨某45万元。
临近还款日,张某要求杨某提供孩子的担保账户和资金账户,以证明其还款能力,但杨某什么也拿不到。
没过多久,这些借钱给杨的父母在群里得知了她自杀的消息。
互相询问,却发现整个班级里有三十多个家长都借过钱给杨某,初步统计可能有117万之多。
在杨手写的遗书中,她清楚地描述了所有的经历。
原来她在一个卖红枣的微信群里,有人把她拉进了一个大型彩票网站。
她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借钱买彩票,直到欠下一大笔钱。她借钱的原因各种各样,比如买房子,让孩子上学。
“每次进入网站,我就是想把亏的钱赚回来,把钱还上。没想到,我欠的越来越多。
“我不仅欺骗了我80岁的母亲、我的丈夫和儿子,还欺骗了很多父母。我一直无法偿还我的债务,这些事情都是我自己做的。”
杨某的丈夫告诉记者,在得知妻子因网络赌博欠下巨款后,曾劝说她投案自首,但杨某不甘心。
我没想到会落得这样的境地。
死者一直很尴尬,他无意评判杨的个人行为。他只想揭开杀害这位女教师背后的真正凶手:
利用人性的欲望,环环相套把人拉入陷阱再慢慢吸血,导致太多人家破人亡。
你无法想象网络赌博背后的把戏,从1元起步到20秒内输掉15万元。
网络赌博
人一步步套牢的?或许你曾听说过打着“创新电商”名头的“一元购”平台:跟抽奖游戏类似,花一块钱买个中奖号,想要加大中奖几率,就要多买。

一块钱,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都算不上“钱”,再对比它背后的奖品:苹果手机、金条、汽车……不少人会选择搏一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曾报道过,河北的一位元先生, 就是被这一块钱吸引了。

在“一元购”中了一包“三只松鼠”干果之后,元先生便不断加大购买金额,投注—中奖—再投注循环往复,等到“一元购”平台停业时,他已经亏了400万。
一块钱中包干果,十块钱中部iPhone,没有人会收得住手,这叫“放长线”。
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赌。
从每天投几块钱玩两把到每天几十万砸进去,平台总会在某些你已经绝望的时刻,给你一点小惊喜,让你中一次。
人性都是贪婪的,但你永远玩不过平台。
当平台判定你已经有了赌瘾时,就是收网“捞大鱼”的时候了。
哪怕你购买了70%的中奖筹码,平台都不会抽中你。已经赌博上瘾的人只会继续往里砸钱,最后血本无归。
别说你有自制力,赌博会慢慢驯化你。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提出一个“间歇强化”理论:
如果间歇性地奖励一只狗,狗就会和上瘾一样时刻保持兴奋,自发性地为你做更多事,而这种类似上瘾的行为,需要很久很久才会消退。
一直赢的人很难对赌博上瘾,因为无聊无趣;一直输的人更不会继续赌,没人愿意从口袋里掏钱给别人。
只有在输的过程中偶尔赢几把的人才会一直玩,因为他需要用“赢”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说句难听的,所有的赌博平台都和这个理论一样,像驯化狗一样驯化出一个又一个赌徒。
哪怕已经输完了家产,他也顶不住“下一把可能就会翻盘”这个念头带来的驱动力。
有人勤奋上进家庭和睦,在染上赌瘾后输了房车,散了朋友,落得个唏嘘窘迫的下场。
有人本就没钱,却因赌博负债几十万,卖身般免费帮人打工,与家人闹到分崩离析。
在广西玉林女护士残忍杀害男医生的案件里,一天赌博流水高达几十万的李凤萍,根本无法说清自己是如何陷入赌博的。
她只记得赢钱时的快感。


赢钱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站在世界巅峰的“赌神”,输钱的时候,你感觉全世界都在逼着你去死。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欲望能把人逼到哪一步。


“正规赌场,性感荷官,在线发牌……”
从手机垃圾短信,到网页跳出来的弹窗,无数平台无数渠道在等着大鱼上钩。
只要你开始对“诱饵”产生兴趣,那离被啃食殆尽,就已经不远了。
网赌圈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要想死得快,网赌加网贷。
《半月谈》曾经报道过,山东临沂的李建(化名),原本坐拥多套房产,过着让很多同龄人羡慕的生活。
一次澳门旅游,改变了他的一生。
“富丽堂皇的赌场和瞬间得失几十万的画面,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回家以后,李建开始在网上搜索网络赌博。”
打开游戏,20秒的时间下注,最低10元,最高20万。
李建立马就试玩了,不到5分钟,输了2400。
在输掉这2400之前,他还很小心谨慎,生怕上当受骗,只充值了1000元,赢了2000多。
可赢了之后,下一把投注就会越来越大,越输越急眼,越急眼越是想要下注翻盘,最后往往会把所有的钱都压上,想回一把本,结果输得更多。
“只要账户里还有钱,我就想一直玩下去,要不然心里难受,睡不着觉。
“有一次20秒之内输了15万,万念俱灰,我推开阳台的窗户,真有跳下去的冲动。”
几个月的时间,李建输完了所有的积蓄,还输掉了一套房子的抵押贷款,欠下了20万的信用卡。
他无数次想要戒赌,可一旦手上有了点钱,就会鬼迷心窍地打开网站,继续博彩。
至今为止,他仍然相信,自己有把钱都赢回来的可能性。

在这些网络赌博的平台里,他们一怕你不赌,二怕你没钱。
如果你已经输得倾家荡产,平台还会“送你钱”,助你“东山再起”。
你当日输得越多,隔日登录领的“转运金”就会越多,一步步催着你继续赌下去。
甚至于有的平台会植入借贷渠道“砍头息”:借6万只给5万,3个月后连本带息要还10万。
这么高的利息,照样有人乐此不疲地去借。甚至有人一个手机里下载了30多个借贷软件,每家都欠着几万块钱。
李凤萍也是,先是找身边闺蜜几千几千地借,然后把京东金条、拍拍贷金融等能借的平台都借了一遍。
后来又欺骗同事,以贷款给母亲治病为理由,向银行申请高额贷款,一笔30万,一笔16万。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这些钱用完了,就开始出卖身体,和男同事维持不正当关系来换取借钱的机会。
债台高筑,杀人心起。这个年仅25岁的姑娘,以故意杀人罪,被判了死刑。
每个人都有两颗心:贪心和不甘心。
放在正道上,可能是件好事。而选择赌博,最后一定会被吃干抹净,连骨头渣都不会剩。
而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平台,根本不会在乎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被债务压垮,又有多少人因为赌博,成为下一个“李凤萍”。

十赌九诈,所有“赢了一局”的幸运,背后都是机关算尽。
《凤凰WEEKLY》曾深入报道过网络赌博,这些平台“钓鱼”的手法几乎一样:后台动动鼠标,就能决定你的输赢。
比如“龙虎斗”的玩法,就是后台在人为干预:“买龙的多就开虎,买虎的多就开龙,赌场永远稳赚不赔。”


所有对局都可以通过后台监控修改下注结果
又或者直接“点杀”。
根据你提交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一系列软件破解你的全部秘密:哪里人,有多少资产,名下有几家公司,甚至是银行账号的每日流水。
当你被锁定为“优质赌徒”后,游戏就开始了。
先让赌徒小赢一点,这个阶段赌徒基本上押什么赢什么。十把牌里至少赢五六把,造成赢钱是有技巧或者是运气好的误判。
然后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再为赌徒开一条"天路"(指无论押什么都会赢),连赢数十把。
后台会连续让赌徒赢七八天,甚至十余天。赌注额也由数万元,慢慢增加到数十万元。
第十一天,点杀的时刻到了,后台一把杀掉赌徒的运势,往往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卷走赌徒所有的资产。

所有输赢数据后台都可操控
运气,在网络赌博中就是假象。在计算机和人为修改的算法下,赌徒就是待宰的羔羊。
网络赌博圈子里,还有一个名词,叫“洗白”:先让你赚点小钱,等你知道全部玩法之后,再下套让你一步步输个精光。
赌瘾堪比毒瘾,一旦上瘾,很难戒除。
也许你只是抱着“放松”“娱乐”的初衷想要尝试一下,图个乐,但对不起,资本不会放弃任何一棵可以割掉的韭菜。
以前的传统赌博,还是有钱人才能去得了的澳门、拉斯维加斯这样豪华大赌场的印象,而今时代变了。
一部手机,搭载网络,不论是996的工薪白领,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拿着父母钱的在校大学生,只要透过这一方小小的屏幕,就能深陷其中。
它拿捏住你对金钱的欲望、胜负心的骚动,不吸干最后一滴血不罢休。
最后一句,远离赌博,与君共勉。
别游戏了这精彩的人生,更不要被别人游戏。

作者:王耳朵/来源:王耳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