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浙江织里:产城融合孕育出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浙江直隶9月10日电浙江直隶:产城融合孕育的中国童装之都
中新社记者陈
伴随着灯光和音乐,数十位五六岁的童装模特展示了今年秋冬的新童装。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童装设计中心三楼,一场童装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童装设计师和供应商前来观看。
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上曾听到织布机声的织里,如今已成为“中国童装之都”。过去“一肩挑两袋,南北行”的家庭作坊式童装产业,如今占据了中国童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资料图:在第三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中,童装模特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中新社发布熊然照片
20世纪70年代末,直隶所属扎村村民自发在当地和外地销售手工制作的枕套、童装刺绣等刺绣产品,形成了市场。这个火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拉开了直隶童装行业的帷幕。
“直隶镇经过40年的发展,先后建立了两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成熟童装市场。”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庆余表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织里镇完成了从“农民创业”到“产业创新”,再到“产城融合”的华丽转型。
“中国织里童装城”和“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童装分中心”成立于1997年9月。直隶逐渐摒弃小而散的发展模式,搭建童装行业服务平台。在随后的十年里,相关的印刷、刺绣、洗沙、面粉辅料企业不断壮大,劳动力市场和寄售市场也相继升级。2015年全镇童装企业8362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直隶童装产业集群规模突出。
2003年,浙江省提出“八五”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八大优势,推进八项举措。在“八五”规划的指引下,直隶镇政府按照“发挥浙江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以增强童装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打造直隶童装黄金名片。
然而,直隶童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的两起火灾让直隶童装行业意识到无序发展的严重后果。省市投入3.5亿元,将1.38万余户业主(业主)和1060栋楼的生产区、生活区分开,彻底整顿了存在20多年的生产、经营、居住“三合一”生产方式,将直隶镇从一个混乱的“大工厂”转变为管理良好的“管理城市”。
“进入21世纪,童装行业已经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开始向品牌化和‘微笑曲线’发展”,重点提升设计和销售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区委书记吴智勇表示,近年来,童装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并逐步向皖豫等周边省份溢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013年,直隶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中国直隶童装设计中心。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直隶童装时尚潮流和流行品牌的发源地。
“吸引我来这里创业的原因是政策优惠,配套服务齐全。”在该中心工作了三年的童装设计师胡说,她创办的设计公司主要专注于儿童羽绒服、夹克和外套,每月设计100多种款式,每年设计数千种款式,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大河社区吸引了新知里的方强。从一个小作坊到三家天猫网店的开业,方强按需供货,助力生产升级。方强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我们希望实现线上线下订单,通过生产系统将货物直接送达物流端。
“时尚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既是织里童装的自我定位,也是织里人的未来目标。吴智勇指出,改革开放40年,实施“八五”战略15年的实践经验,成为直隶推进改革、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未来,他们将推动直隶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