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和投资,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我没有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几十年,我恐怕会掉进那些教科书给我的坑里。为什么先上来再谈课本?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大量的资源资产是不规范的,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课本告诉你,如果你投资,你必须拿一些可以变现的东西作为抵押物,我才能为你投资。所以当我们谈论农村投资和农村金融时,似乎没有解决办法,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
从这个话题开始,我们来谈谈农村金融的主要困难。注意,我们现在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金融改革的条件是什么?这是财政盈余。这些年,如果你有兴趣去各地的县市两级金融机构考察,你会发现,在大多数县市,农业越多,县财政的存款就越多超过贷款,贷款占存款的比例很低,很多地方甚至不到50%,达到60%就好了。也就是说,农村不是没有资金。这些金融机构提取了大量农村资金,并将其转化为存款,这些存款以非常低的成本被取走。我们把这个农村金融机构叫做“水泵”,把资金抽走,用在外面投资回报高的地方,由金融机构变成盈利的投资。但是它不能投资在这些传统的农业领域。农村县越缺资金,会怎么样?东边日出,西边下雨,一个是资金相对过剩,一个大概是资金短缺,变成了既盈又亏。
因为所谓的不发达,这些在银行有大量存款的农村地区的县,都是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做起,要求各部门,甚至是教师、技术人员,吸引投资,给你这样回报率高的优惠政策。每个人都尽力吸引投资,所以你应该向那些外国投资者承诺更高的回报率。第一端你用很低的收益转移资金,另一端你用很高的回报率吸引人投资,内外都是亏损。恐怕这种损失对大多数农业县来说是客观事实。
一方面,农村特别是农村、县域的金融机构,将资金输出给收入极低的其他人,不得不吸引投资,承诺给其他人高回报。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投资和引资实际上是吸引亏损的。我们在许多山区或农业区的城关镇附近设立了开发区。你可以看到大多数开发区并不繁荣。很多企业一进入就开始亏损,然后变成地方政府的债务。
其实各种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想说什么?这个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没有创新出一套有效的利用本地存款进行本地发展的方法,就是金融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印象中从事政策研究这么多年,领导干部经常提醒我,资金是瓶颈,农村金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农村金融就很难解决,因为大量的农村资产是资源资产,这是不规范的。它不能对应金融体系,金融体系要求你有抵押才能借钱。你不能怪银行,因为银行要执行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你不给它做抵押,它就不能借钱给你,因为那意味着风险敞口对它来说太大了,它违反规则,甚至违法。所以它变成了一种制度约束,一种障碍。刚才我们也提到,一方面资金停滞,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使得农村发展异常困难。
好吧,当我们谈到这一点时,我们必须看看过去是否有任何做法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有过这种成功的案例吗?是的,世界上有吗?也有。我们先看看自己。要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开始蓬勃发展,农民投资和各种业态的积极性大增,其实当时农村的集体资金就转化成了农民合作基金会,也就是农民把自己的资金变成了自己的生产投资。20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都有农民合作基金会,至少占村庄的50%。一些乡镇也有农民合作基金会。当时粮食部门因为没有现金给了农民借条,然后农民拿着粮食部门给的借条去供销社购买生产资料,就用借条进行流通。在那个年代,各种各样的替代金融方法曾经存在。
当时是以有偿使用和合理流转集体现金资产的名义。由于农村独立经营其现金资产,也存在着如何适应当时完全规范的金融运作的问题。因此,作为当时农业农村政策的主管部门,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形成了一个不是金融机构的运作,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运作。我们协商了这样一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也可以形成对农村自主发展资金需求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在努力发展农村地区的直接融资市场。比如乡镇企业发展后,推动乡镇企业股权重组,将乡镇企业的股份抵押在我们设计的这个所谓的乡镇企业股权交易中心,集中力量交易乡镇企业的股权,形成乡镇企业以股权质押直接融资的市场。直接融资使用所谓的
3860" mention-index="0">产权交易这样的方式,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场外的板外交易,英文叫做OTCBB(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详细地不解释了,其实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设计过农村中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比如说行业内部融资、市场内部融资等等。这些东西当年都有过设计并且有过试验。也就是说农村的金融问题不是完全没有解决的经验,只不过后来当我们更多地强调防范风险的时候,以前的这些试验就被放弃了。所以我作为八十年代一直参与农村改革,特别是开展农村改革试验的研究人员来说,我们对过去的很多经验历历在目,它仍然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的问题。
再举个国外的例子,大家可能也应该有所了解,比如西班牙的蒙德拉贡(Mondragon),可能有人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不知道怎么运作的。大家知道今天中国的华为是全员股份制的,其实在蒙德拉贡的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全员股份制的。任何一个加入蒙德拉贡的农民的第一年收益将作为基本股权变成你作为股东的一个入股的来源。那生老病死有依靠,所有的资金是蒙德拉贡自己的金融机构与融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农业联合企业,所有的员工全部都是股东,他们无论什么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在内部得到解决。这是一种类型。
再一种类型大家也应该更了解,那就是中国本应属于其中之一的东亚综合农协模式,这个综合农协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是金融、保险、房地产,还是购销、批发、生产,或是加工、教育、文化,所有的业态都在综合农协体系内。官方对于三农的支持政策通过综合农协体系下达。在金融问题上,比如日本建立中央农林金库,通过中央农林金库,国家给农村地区的合作金融提供存款准备金、拨备覆盖等等所有这些宏观的金融政策,没有其他商业金融竞争。因为日本各地的农村金融,特别是各地的合作金融是代表小农的,是服务于农业的,于是国家给农业这种低收益又关乎国民经济安全的领域从事金融业务,予以免税待遇。
所以你看日韩台模式,日本、韩国加上中国台湾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其实就是日本模式。日本模式的金融投资,是每个农民都是股东,他们叫做正会员,就是农民是综合农协的基础会员,农民在农协的存款变成农协用于投资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地区生活的所有市民,被叫做准会员,他不是基础性的正会员,你在我这儿,因为你存款就意味着跟我合作社有交易,那你也可以获得按交易额返还。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农协的金融存款范围内,它所运作的资金规模在日本大约占28%-30%,给予免税,51%的收益用于返还农民或者返还农村各项事业,比如教育、培训等等。
这个体系就比较完整,它最大的特点是因为大家都参与其中,所以每个人都是股东,任何人借款等于向我们全体农民借款,它的信用度就很高。再加上它是所有的业态都在一个体系内,因此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外部性风险内部化处置的这种机制,它的也使得风险最小化。所以至今应该说它和商业金融相比,这种综合性的合作金融比那些大的商业银行来对农民做贷款,它的服务效率要好得多,风险要小得多。
所以如果我们往远看,大家可以去分析这个西班牙的蒙德拉贡,它是一个大型的合作企业,它是排位在全西班牙第四位的大企业。或者你去分析东亚模式,中国本来应该属于东亚模式,但我们生生把它拆散了。我们没有使用东亚经验,我们没有使用西班牙经验,我们使用的可能有点像美国经验,但你的实际情况离美国相去甚远。于是今天中国农村金融问题就始终是个问题,一直没有真正意义的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