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国内专业的银行消费贷款 消费贷银行利率

本报记者秦广州报道

随着P2P的逐步退出和“双循环”战略的推进,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积极部署消费金融市场。今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调整消费贷款业务策略,产品服务和营销重点转向高端优质客户。银行也在深化主客户群,不断深挖高端优质客户群,同时加大客户群的下沉。

作为零售信贷的三大主业之一,房贷业务最近一直在收紧。许多地区的银行已经提高了抵押贷款利率,一些银行的抵押贷款额度也很紧张。在此背景下,银行加快了消费贷款的发展,零售信贷业务的另一大业务。《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银行加大了消费贷款的推广力度,利率优惠幅度有所提高。多家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审批程度比以前宽松,但对资金使用的监控更严格。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受经济下行、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消费金融业务增速放缓,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尤其是优质客户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为了提升竞争力,纷纷整合大零售业务资源,加强自身渠道建设和细分渠道的产品创新。

银行消费贷利率优惠多

记者在广东十多家银行进行的初步调查显示,5月以来,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普遍加大了消费贷款的推广力度,利率优惠力度加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月利率已降至2%左右,年化利率低于4%。

广东一家贷款中介服务商的业务负责人刘桦(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很多银行都在推广个人贷款,尤其是装修贷款、循环贷款等消费类贷款。许多银行推出了新产品,其中一些产品的最低月利率约为2%。整体额度有所增加,审核相对宽松。贷款速度很快,十分钟就可以发放。“我们主要是营销公积金贷款产品。这类贷款产品利息普遍较低,还款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借也可以还,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某城市商业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人士王军(化名)透露,今年新增个人贷款不良情况有所改善,银行一直在调整信贷业务策略。一季度以来,他们推出了新产品,优惠利率,增加了各种渠道。营销力度等手段进行推广;现在各银行都在积极拓展市场,尤其是公积金贷款的活动。“我行目前使用公积金信用贷款作为消费贷款的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利息激励和差异化定价等特点,客户资质高。最低月利率甚至可以低于2%。”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最近推出的一款针对上班族的个人信贷产品,信用信息相对宽松。有代发工资且公积金基数达标的可以申请,单笔最高可达100万元,符合条件的员工月利率在2.3%左右,贷款审批速度非常快。

某国有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利率没有明显变化,年化利率仍在4.35%左右,感觉并没有明显松动,但银行正在增加个人征信的数据模型。据其介绍,银行的纯信用个人贷款一直是基于公积金、代发工资、房产抵押等数据模型。现在,更多的数据模型正在被积极地添加,以丰富产品类型。

刘桦表示,近期各家银行推出的个人贷款产品非常踊跃,机构主要推广的几款产品都是在4、5月份刚刚推出。与以前的5-6%的月利率相比,这个利率要优惠得多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该行将聚焦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差异化定价,对客户群体进行更细致的分类和研究。

随着银行加快推出消费贷款产品,第三方贷款中介“拉业务”的活动越来越活跃。来自深圳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周,他频繁接到各种中介机构的营销电话或短信,有时一天会收到4条短信,每个机构都会推荐一两家银行的产品。

上述国有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部分银行分行为了获得客户,会向贷款中介服务商提供私人客户推荐服务。但中介要收取不同积分的服务费,增加了客户的资金成本。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银行现在更加注重自身渠道的建设和应用。

例如,张家港农商银行近日在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公告称,该行“人人网贷”产品无需支付任何咨询、中介费。请客户不要通过第三方机构,直接通过银行渠道

以申请。


不过刘华也指出,目前银行消费贷利率优惠、额度宽松只是阶段性的小幅调整,主要是近来房贷按揭额度收紧,很多银行都在进行个人信贷结构调整,伴随着新产品的加速推出,通过大力促销拓展消费贷业务。


优质客群同业竞争加剧


银行业普遍认为,随着新产品的推出,部分银行消费贷会出现优惠宽松情况,但并不意味着会出现大范围“放水”。


央行此前在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就配文指出,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主要源自房贷、消费贷、信用卡透支增长,但有一部分实际上是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央行指出,一方面,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非理性,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债务刺激出来的消费需求,若扩大生产,则当未来居民债务不断攀升、偿付能力难以为继时,又会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


实际上今年以来,各监管部门对消费贷相关业务的监管持续加强。此前,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银保监会也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业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贷款业务。5月18日,江西银保监局出台地方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细则。江西银保监局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督促指导江西银行业机构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实现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房贷按揭、信用卡、消费贷是银行零售信贷的三大主力业务,近来受政策影响各银行房贷业务普遍在收紧,有些银行分支行甚至已经没有额度,这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部分银行消费贷业务的发力;不过整体来看,跟往年相比目前消费金融业务增速趋缓,且各金融机构都面临宏观经济下滑、监管趋严等挑战,居民消费杠杆已经达到了峰值,不适宜继续提升杠杆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银行大力拓展消费贷业务的背后,除了个人信贷结构调整需求的驱动外,也受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


一直以来,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客群定位差异较大,错位竞争。但近来银行业机构与消费金融公司的交叉竞争越来越多。


消费金融公司向白领等优质客群转移。近年来包括招联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推出面向白领、公务员等资质较高客群的信贷产品。


上述银行广州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表示,尽管银行一直在做客群下沉,但主要还是在征信“白名单”中进一步下沉,白领、企事业单位等信用资质相对较高的客户依然是未来银行个人业务发力的主攻方向,目前新推出的很多产品都是针对这类客群的。“现在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银行机构,在高资质客群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实际上不仅客群竞争加剧,各类金融机构在消费交易分期方面的竞争也在加剧。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推出虚拟信用卡产品。如华融消费金融与上海银行合作的“融融分期”信用支付产品,额度在1000元~2万元之间,年化利率18%~23.4%, 绑定微信、支付宝等进行场景消费支付,支付过程中可直接进行消费分期。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相关业务人士认为,银行信用卡在消费金融领域优势依然突出,不过现在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竞争力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大零售整合,将信用卡、消费贷等业务链全部打通,资源整合后进行产品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