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看苹果园的规划,还有园区的规划,要根据地形、环境、管理方便等来确定。大小约30 ~ 150亩,以防护林和道路为分界线。大面积以防护林带和主干道为界,小面积以支路为界。比如云南的大板桥果园,以中央干道、铁路、公路为各区域的分界线,每隔200米将一片防护林划分为一个群落。每段以支路为界,每个小区占地90-120亩。小区进一步被田间小道分割成30-40亩的小块,每条小道的间距不超过50m。
规划时也要根据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如果园地占85%,防护林占6% ~ 8%,道路占4% ~ 5%,建筑物占0.5% ~ 1%,其他占1% ~ 1.5%。绘制种植面积图、起草技术措施、编制设计文件等。
道路要在区域划定后先修,因为道路是花园里的‘骨头’。道路一修好,田地就出现了,规模开始形成。根据要求,园区道路分为主干道、支路、步道和田间道路。主干道是整个园区的‘大动脉’,视情况设置一至三条主干道。路面宽9米,中6 ~ 7米,小5米。支路是果园之间的间隔。大园路宽6米,中园宽5米,小园宽3 ~ 4米。步道一般3米宽,场道一般1.5 ~ 2.4米宽。路面都是瓦片状的。
所有主干道的路口、终点和水果集中区应留出10 ~ 30米的空地,方便车辆掉头。道路两侧设置道路带和沟渠(或断根沟),种植行道树美化环境。道路带是在路面两侧修建一条略高于路面的土埂,宽度为路面的60% ~ 80%,埂上可种植各种果树作栏杆。与常规距离相比,植物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倍,节省了土地,起到了保护作用。高山陡坡的道路可以绕山之字形向上修建,路面宽度处的结构视情况而定。
据多年记录,滇中风日数占全年的91.71%,以西南和西南为主要风向,占全年的64.93%,占全年的70.79%。大风天这么多,充分说明了建设果园防护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防护林的作用:
(1)为阻断风流,降低风速,一条200米宽的林带可将风速从10 m/s降低到4.6 m/s,根据在云南大板桥果园的观测,通过防护林后,风速可降低26% ~ 68.4%。
(2)保持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据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测试,林地含水量比非林地高4.7% ~ 6.4%,空气相对湿度高10%。但当风速为2.5 ~ 3 m/s时,土壤水分蒸发平均可减少20%,当风速为5 ~ 6 m/s时,可减少30%。
(3)调节温度,热天保护林地温度低于未保护林地,寒冷天气则相反。如云南省安宁县楼子坝果园,冬季森林温度比无林时高2 ~ 4,夏季低1 ~ 2;云南大板桥果园铁石山疏林地冬季气温比干海子密林低2 ~ 4。
(4)保持雨水渗入土壤,减少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防止水土流失。据调查,红壤地区荒地的侵蚀量是林地的4.8倍。
(5)减少飞沙、扬尘,在公路两侧无防护林的果园内修建。树木和树枝在冬春季被灰尘覆盖,阻碍授粉,影响生长。在有防护林的地区,这种现象大大减少了。
(9504.
。副林带依主林带的距离而定,如主林带相距200米,副林带间距为100米。小型果园或地形复杂,土地分散及河流交错、道路纵横地区,视实际情况依据地势,沿河渠两岸、道路两侧尽量拉成直线,不能拉直的沿地形营造。两山峡谷栽在挡风口,高山坡顶更应随地势栽种。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必须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生长迅速,高大、常绿、经济价值高、用途广还可作蜜源的树种,还要注意与果树有无相同或中间寄主的病虫害。防护林的树种很多,在云南大部分地区生长最好的树种为圆柏及校树。
圆柏生长虽不如校树快,但比生长缓慢的松、扁柏快,又常绿,木材用途广,是果园不透风林的良好树种。校树以蓝校较好,而蓝校中以直干蓝校最好。赤校木材不如蓝校,但耐寒耐旱力强,易栽好活,在山顶、山坡瘠薄地及薪材林可以选用。

栽种防护林要考虑以下3点:
(1)走向,走向是与常年风的风向成"上"形,如系西南风则走向应为西北向东南与风垂直。
(2)防护林的宽度,场小林带宽则占用土地过多不经济;场大林带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是以林带长短来决定,如长在500米以下的宽5米即可,100米长的10米即可,其比例约100:10场界林应在果树之先栽种,至迟须与果树同时。

(3)校树栽种时间,以夏季6~7月最好,秋季次之。春旱地区栽种防护林是晴天打塘雨天栽,从栽的效果最好,据调查用丛栽的越冬死亡率由74.25%降至9.04%。植树坑以0.4米宽、0.5米深的沟最好,密度以1米×1米,1米×1.5米或15米×2米的株距为宜。苗要选茎矮短、茁壮,0.5~0.8米高的为合格。
此外,在建园的同时,应在果园四周栽种有刺植物作为生物篱垣(也叫绿色围墙、绿篱)借以保护。可用于生物篱垣的植物很多,宜就地取材,如刺梅、火把果、花椒、玫瑰花、苦刺、紫穗槐等均可。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