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璇)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近日通报,当地一名男子感染H5N6病毒,已被送往医院治疗。记者了解到,该病毒在活禽中普遍流行,并于2013年开始在中国和东南亚引起零星爆发。已经有人类感染H5N6甚至死亡的病例。高福团队参与的一项关于H5N6的研究曾指出,H5N6可能成为潜在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
四川发现人感染H5N6病例
7月14日,巴中市巴州区卫生健康局、巴中市巴州区农业农村局报告了一起本地禽流感病例。
患者,男,55岁,现住四川霸州某镇。2021年6月30日发热,7月4日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7月6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H5N6病毒阳性。
记者搜索专业数据发现,H5N6病毒主要在中国和东南亚活禽中流行,也有人类感染。
2018年,CASCIRE、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表论文《临床传染病中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在上述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9例病例,包括2例门诊轻度呼吸道感染病例和17例住院重症病例。住院患者最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头痛、畏寒、咳嗽、肌痛,症状出现后1-7天迅速发展为气短、咳嗽伴血痰,部分患者还出现呕吐。根据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在症状出现5天后观察到严重的肺部病变。
我国既往有多人感染 曾出现死亡病例
2015年2月9日,中国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人感染H5N6病例。该病例为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名44岁男性。他于1月27日出现症状,2月3日住院,2月6日死亡,有接触死野鸟史。
病毒一度引起外界的关注。据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消息,广东已报告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2016年初,时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率队赴广州、深圳调研,指出广东应高度重视人感染H5N6等已知亚型禽流感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根据上述研究,自2013年以来,H5N6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家禽中流行,并逐渐取代H5N1禽流感病毒,成为华南地区家禽的主要亚型,与H7N9禽流感病毒相似。这种病毒已经在野生鸟类中传播,并在亚洲和欧洲引发了几次疫情。
在中国和东南亚,自2013年以来发现了零星和反复爆发的H5N6病毒,19人感染,13人死亡,其中2015年12月有17例感染。已经发现一些H5N6病毒株具有与人类来源的受体结合的能力,这是向潜在病毒在人类中传播迈出的重要一步。
巴州表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派专家到现场开展防控指导并组织风险评估。专家认为,此次疫情是偶发的鸟传人跨物种传播,此前世界上还没有人传人H5N6的报道,因此大规模传播的风险极低。该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证据表明H5N6病毒可以感染人。
研究人员:H5N6或造成公共卫生风险
如何预防禽流感?
根据研究,此前19例人感染H5N6的病例几乎都接触过家禽或活禽市场。
专家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病禽和死禽,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注意饮食卫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戴口罩,尽快就医。
据霸州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卫生部门按照规范要求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和家禽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采样检测,农业农村部门对患者家中饲养的家禽和1
研究人员认为,H5N6病毒是流行病甚至大流行的威胁。综合考虑所有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和临床因素,H5N6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风险等于甚至大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风险。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潜在公共健康威胁。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研究和监测H5N6病毒在禽类中的演变、耐药性和免疫反应,以及H5N6病毒在全球候鸟中的流行情况。
新京报记者戴璇
编辑范怡静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