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紫东创意园属于哪个社区 南京紫东创业园招聘

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也是栖霞宝贵的科技资源。

近年来,仙林大学城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相关工作要求,着力汇聚区域内高校科教优势和创新优势,积极支持科技载体建设和区域创新生态创建,引导高校创业项目孵化和科研项目转化,探索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助力紫东科打造大走廊。

政策叠加加速科技创新突破。

去年,仙林大学城出台政策,连续三年累计投入6000万元奖励科技创新。2020年重点支持奖励高层次培育招聘、知识产权工作、科技载体建设、文化设施建设。

作为仙林地区建设南京师范大学的重要科技载体,南师大科技园收获颇丰:园区获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区合作伙伴获市级、省级空间;在年度科技载体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这两家公司的评级很高.

“园区第一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第二年实现产值1亿元。”南京师范大学科技园栖霞分园负责人江雪表示,该园正式运营不到两年,用最短的时间形成了规模。不仅获得多项省级资质,还引进孵化企业近50家,其中高水平企业6家,上市企业2家,投融资企业7家。孵化企业与南京师范大学的关联度在60%以上,园区企业申报知识产权数量达到280项。

“大学城的奖励资金及时到位,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他表示,今年将围绕扩大企业孵化基地、培育标杆企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强化融资运营等方面,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省内校地共建的标杆园区。

南师大科技园企业

“去年,我们的科技奖励政策出台后,引起了区内高校和相关单位的广泛关注。2020年各项科技创新的完成和各单位申报政策的兑现,充分证明了大学城制定的叠加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展现,推动仙林地区各项科技创新目标取得新突破。”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科教服务部负责人表示,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成为激活区域创新创业的“动力源”。

去年,仙林地区高企总数突破200家,同比增长44.5%;获授权发明专利893项,同比增长37%;PCT专利申请105件,同比增长144%;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载体14家。

种“林”造“苗”令人欣慰。

仙林大学城的每一所大学,都通过校地合作,有了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载体,比如南师大科技园。去年,大学城管委会整合高校资源,打造“一园多分”的创新谷。按照“高校创新、园区创业”的发展路径,仙林科技城创新创业园与区内高校一起,与阿格共建

司已经为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建设运营了大数据应用项目,去年仅以26人的规模,实现了1300多万元的年收入。


“比如我们为《高僧传》这本古书做了语义数据库,使古文数据‘活化’,便于进行文本分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陈杰杰说,国准数据为C端用户提供数据分析,为B端用户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库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区块链化等服务。依托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技术背景,公司发展速度惊人。“今年我们将完成高企认定和公司股权改造,拓展国外业务,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600万元。”陈杰杰说。


南京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风清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为南大学子所创办,致力于解决令许多家庭和企业头痛的甲醛超标问题。“我们研究出可在常温常压下降解甲醛及VOCs的纳米材料,现在已经推出了产业化商品虎凤蝶醛空甲醛祛除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线后广受欢迎,一年时间销售额已达千万元。


“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已引进入驻由院士团队领衔的南京大学大地探测与感知研究院、南京大学生态环境标准研究院、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南京大学—华为校企联合实验室、南京大学—SK集团智能型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和百余家师生创业企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南大科技园不仅获得了园区运营相关奖励,还培育了4家高企,获奖20万元。


协同协力,校地联盟再谋新篇。


打造“一总园多分园”科创园区联合体,是去年9月仙林科技城发展联盟第九次理事会上定下的校地融合重要举措之一。联盟定期召开理事会,就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会晤、商讨,每年解决一批校地共同关心的重大事项,推动一批科技成果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加快落地。


在去年首次出台“1+4”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的理事会议继续“加码”,扩大了奖励政策范围,加大了奖励力度,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快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科创森林”、加速推动技术交易、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就今年的工作,联盟理事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建议,联盟成员应积极落实和主动争取各项激励政策,推进各项科技体制改革措施先行先试、率先落地,在科技体制改革成果上形成示范推广;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数字科技若干领域上形成创新发展;应强化发展特色,突出创新优势,自觉肩负建设“创新、文旅、产业、生态”新城的使命,让紫东核心区成为令人向往的安居乐业之地。


此外,联盟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协商合作,紧密联动,做到目标同向、责任同担,提升协同力,建强仙林、建优紫东。


来源:栖霞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