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 《大江大河 2》剧照
问:冯叔叔,我在和一些同龄的朋友聊天时,发现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当我们听到长辈的一些积极的建议,或者读到一些类似的文章和观点,比如你说的“拿着才是本事”,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谦逊地接受,而是想“你再来说说鸡汤”。你怎么想呢?
冯叔叔:从某种意义上说,鸡汤类似保健品。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一个人身体好的时候,他拒绝被给予保健品和维生素。突然,有一天,当他快要死的时候,他后悔了,想多吃点。这个时候再吃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鸡汤”永远存在。
前阵子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早年有一个孤儿,有一天走在路上,赶上了雨,没有伞,脚摔断了,没人照顾。最后,他走到了家门口。屋里的大姐把他迎进屋里,给他收拾了一下,给了他一套衣服,还给他吃了点东西。第二天,雨停了,然后把他送走了。临走时,姐姐说了两个字。一句话是“相信世界上有好人。”第二句话,“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就一定能养活自己。」
多么普通的两句话。但孩子是孤儿,从来没听过这么正面的话,所以记得。后来他去了一家家具厂工作。因为我一直记得这两句话,我会做一个好人,把事情做好,我永远不会偷懒。结果老板一次次提拔他。后来老板不干了,把厂牌给了他。几年后,他甚至把这个企业做大了。发财后,他带着100万现金回去看望姐姐。
这姐的两句话是“鸡汤”吗?有点,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可能不想听,因为周围有太多的人说这样的话,但是对于这个孤儿来说,这两句话是有用的。
所以我觉得,不要拒绝鸡汤。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和这样的“营养”。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比如身边的朋友,做了特别的事,不容易做的事,我会觉得很受鼓舞,觉得也需要加油。
问:也就是说,“鸡汤”只有在你相信之后才有效果。
冯叔叔:当然。听了很多道理,却什么都不做,甚至天天抱怨,什么都不会改变,只有做了又做,然后才有可能有结果。
我一直觉得积极的生活会有回报。然而,当你努力工作时,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奖励”会在哪里。只要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好,你就会有所成就。其实这是一种习惯。比如,我还是每天被闹钟叫醒,这是我做了几十年的事情,因为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倚天屠龙记》 |你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反映了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状态
问:感觉身边的朋友都很“难过”,时不时会有被感染的感觉,想改变,但不知道怎么办。你有什么建议?
15px;">冯叔:确实有个小环境的问题。比如我周围的人,人生态度积极的人多。但如果你周围都是比较「丧」的人,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干不成,那个事也干不成」,可能对你也会有影响。至于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要多跟一些有不同生活态度的人,去相处,去交流。然后可能就会改变自己。
拿我自己来说,我十几岁的时候,一位老师告诉我,「你得追求进步。」我问老师,「怎么样才能进步?」老师说,「你得跟你周围在进步的人一起。」之后我就知道了,我要永远和我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人在一起。我跟着他们走,哪怕我比他们差,他们是一流,我是二三流,那我也算不错。
所以,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件事:学先进。当时我们主动去找,认识了好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就知道了应该向谁学习,谁可以成为朋友。
比如,当时一个老板,我们想见他向他请教。可是他认为我们都是小孩,始终不愿意见。后来终于见到了。他的办公室很大,他坐在靠墙的大班台后,让我们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沙发上。他离老远跟我们说话。
我们去找他,是想学好,讨论企业管理,但是他跟我们讲怎么折腾人,说做生意的「互害模式」。他拿打牌的「锄大地」举例子,说「锄大地」就两件事:落井下石和以邻为壑。他教我们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还太嫩,没有经验,要好好打这个牌。结果他的员工把这套全学会了,后来他出事儿了,底下的人都举报他,「落井下石」。
这样的人,显然不是我们想长期交往和学习的人。
当时我也找到了王石。我们找到他那儿,聊天,喝的是白水,谈了一下午。他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学好,公司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杜绝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还说到了我们公司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过了一些时间,我发现他说的都很对,我又找他聊天,之后我就经常请教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也就是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有朋友鼓励、帮助和正面引导的,而长期的朋友,都是互相选择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