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辞职 创业,35岁辞职创业的勇气

图像源网络

今天是职场转型的第三个例子:从声乐老师到医疗健康创业。

前两篇文章是:

从橱柜销售,转型食品电商;

从媒体公关传播转变心理咨询;

中年职场困境主要有三个原因:

焦虑: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变小;遗憾:过去的选择无法改变;累:目前的工作内容不断重复;中年职场的这种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在35岁时面临关键十字路口的选择。

面对这种关键时刻的选择,目前为止有两种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要么,立即行动:主动选择改变,抛弃舒适区,进入新领域,接受短期再转型的低谷,找到新职业的个人第二增长曲线;或者,调整认知:多维度看到自己的价值,与自己和解,在当前工作之外找到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今天的例子,从第一个开始,放弃了舒适区。

图像源网络

0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可以说是一个极其舒适的工作环境。

36岁之前,钱伟是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声乐老师。

在德国学习古典音乐近10年后,获得声乐博士学位。作为柏林国际声乐基金会聘请的唯一一位亚洲女高音,她回国后进入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学生德国艺术歌曲和德奥轻歌剧。

她一直很幸运。当其他人努力进入学校时,她很容易就开始教书了。

日常工作主要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进行,每周4天,一对一教学,剧场排练和各种演出,伴有音乐和美术。

有着不错的收入,简单的环境,受人尊敬和认可的成就和特长,她感受到了‘某个阶段的事业巅峰’。

图片:玮红演出照


而在这个相对顶点的后面是什么,她看不到。


而一眼看得到的,是在学校从讲师到教授,到担任行政职务,这一成不变的日复一日的排练、教书、演出,这个前景对她来说,是窒息,是完全不吸引,是零吸引力。


这些光鲜亮丽,高薪造就的安乐区,是眼前的舒适,却已经无法让她有更多的成长,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她感受的是深深危险和反思,36岁的当下,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如果说80岁后,都可以一直教书,那么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现在,也只有现在才能去做的事情?


2020疫情这一年,一个新的机会抛向了她,然后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创业,成为一家医疗健康公司的合伙人。


舒适区是陷阱,追求变化,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


图片来源网络




02—


冰火两重天


只有破碎,才能成长;


只有抛弃舒适区,才能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但谁肯主动放弃安逸。


而人生又怎么可能是一个一直向上的直线?


事实上,中年职场更像一个抛物线,当达到一个极限高点的时刻,也意味着失速点即将来临,而大多数中年职场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危机。


眼前的一切还在轨道上,稳定的生活或高薪堆砌的舒适,而危险一旦来临,就是加速度地迅速下滑。


  • 中年人的职场性价比下降
  • 无法降低的现有薪酬期待;
  • 无法接受自己在人脉、资源上双失;
  • 离开平台的职业技能,到底有多少可发挥的空间;
  • 有限的成长不匹配收入的增长,对公司来说中年职场人成隐患;

图片来源:混沌大学


第二曲线,同时也适用于中年职场的重新起跳。


进入全新的领域,要首先面对的是个人的产能和生产力会跌到谷底,原先的核心优势,核心价值,在新环境中都被全部抛弃,一切从零开始。


图片来源:混沌大学


作为声乐专业人士,玮玒曾担任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的声乐指导,然而这些过去光鲜履历并不能帮助她面对眼前的窘境。


财务会计就是第一道门槛。


转型开始的兴奋消退之后,作为合伙人加入的开始,她要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环境,而是马上蜂拥而至的生存问题,创业公司,钱从哪里来,如何赚钱,如何核算财务收入支出,如何研发,如何了解用户需求,如何去做市场营销。


而其中重中之重,是要马上学会判断财务,这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她对数字不敏感,连基本财务知识不具备,即便马上疯狂的开始大量学习财务管理的书,但是书籍和会计日常工作又是两码事,而具体到财务上的事情需要非常多的技巧,比如,制作报表,怎么做?怎么判断?一切都是全新,一切都是在摸索。


从之前别人付费向她请教,到目前每天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请教其他人,从财务、市场、销售、营销,每一件事。


这个感受是“断崖式在下跌”,这步子跨得太大,太多的行业不理解,需要她非常快速地反应,和曾经职场经验相比,演员可以有无数次的排练,商业场上,这是一个没有排练的过程,没有人等你,必须要上,并且出手就要是对的,创业公司无法承受太多的错误决策。


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是“每一天都在破碎,然后每一天不断重建,特别酸爽”。


然而,她非常开心。


中年人很多被评价思路不开阔,观点陈旧,新事物反应慢;


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职场人在经过职业快速发展期后,会到一个“熟练的无用”状态,也就是把自己手里的活能够做的非常熟练、非常好的时刻,这个惯用的技能,也就成为思维的限制固定点。


简单地说,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问题都是钉子。


这个思维会让我们限于自我的迷思,一方面,我们更加熟练了,而另一方面,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有其他的方式,无法在眼前熟练的情况下,得到更大的快速突破。尤其越是认为自己在行业经验丰富的中年职场人来说,越是难以突破固有的视野,竞争力就会大大下降。


而对于玮玒来说,这压根就是一个完全全新的事情,不要说过去的经验了,她直接获得了跳跃,从思维认知上完全爆发式的在自我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


03—


被刷新的三观


不要轻易出来创业;


不要轻易出来创业;


不要轻易出来创业;


这是玮玒现在和其他人沟通中,反复不断强调的重点。


“因为你们会受不了,如果一定要创业,一定要做非常详尽理性,全盘思考过的调查,同时需要有直觉的加持。所有都做过了,再来尝试。”




这些是非常理性的审视和建议。


而这些理性,与她此前艺术化的思维,是截然不同。


而这,也是她正在完成的认知转变。


在创业之前,玮玒不愁收入、不愁学生、不愁专业;


而现在,没有收入,个人所有的钱全部投入到公司医疗研发项目,和公司一起成长,看起来没有了任何安全防护壁垒和舒适区,她在金钱、人生价值、思维策略上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考。


图片:玮红参加论坛演讲


她的合伙人,曾是全球500强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具有职业化的思维战略高度,在日常的合作中,使她有机会,直接以实战中学习,接触到战略性思维,以及商业的运作,


举例具体的一个观念变化是:意识到版权的价值。


尽管她之前是做音乐出身,但艺术家的思维里,对版权一直没有概念,而现在商业化的公司管理和学习,使她开始理解版权,并有了主动的意识,如果没有跨出未知的领域,就不会有相应的成长。这是内在动力,通过挑战未知,获得成长的机会,看到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


而另一个认知上的变化是,整个人变得更加柔软。


在创业过程中,认知上的变化,让她自己更愿意打开自己,更进一步地和他人进行交流。而这一点和演员很相似,如果没有打开自己,解放天性,就不会真正的演员,两者有相似之处,打开,融合,接纳,产生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帮助她足以获得对自己的未来,对创业的当下,更强的心理自我承受力,也帮助她真正理解自己的选择。


当原有认知破碎的时刻,当然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才会让我们突破自我思维的壁垒,开始迈出自己营造的舒适区,这些会让我们有刺痛感的点,才会让我们能够有意义的被改变,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访谈的手记:


职业中场的转型,思维的改变,跳出舒适区,几乎是必经之路了。


用旧的做事情的方法,想获得与之前不同的结果,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应对未来职场的复杂多变,做好心理准备,唯有主动变化,放手一搏,或许才是获得持续确定感的唯一方法。












#人生转型:


以35-45岁的真实案例,从各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职业、背景、学历,参考更多真实的个体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想明白自己未来的路,可以怎么走。


不煽情,不故事,中年是人生下半场的开启,共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