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第五批8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示。报道称,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下属多家港口环境问题突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建设违规施工,造成大片红树林死亡;位于北部湾沿海三市(钦州、防城港、北海)的多家下属港口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
通知指出,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区建设规划,2016年12月自治区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加强东港区兰根作业区‘4号南至10号南泊位等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减少对红树林生态湿地的影响”。海洋环境评价也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吹填区溢流口泥浆浓度,在溢流口外设置防污染帷幕,降低出口悬浮物浓度”,以减少对红树林生态湿地的影响。
但2017年6月港区涉海部分开工建设后,无视上述要求,在围堰未关闭的情况下强行作业,大量含高岭土废水进入红树林区。此外,由于工程建设,区域水动力减弱,悬浮高岭土堆积附着在红树林上,影响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导致红树林大面积死亡。
东港区兰根作业区建设导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
经司法鉴定,截至2020年5月,该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达257.67亩,其中严重退化155.07亩,死亡102.6亩,死亡株数达37988株,区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据森林公安调查,施工单位甚至直接砍伐红树林168株,严重违反 《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 。
经查,北部湾港集团子公司广西铁山东安码头有限公司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对施工区域周边大型红树林死亡情况视而不见,未向相关部门报告。红树林的破坏持续了很多年。根据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该地区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12月受损面积约8.25亩,2018年10月受损面积为71.55亩,到2019年6月受损面积已增至141.3亩,有关情况直至2019年11月才被北海市相关部门发现。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合浦县自然资源部门先后5次向该公司及施工单位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该公司拒不停工。
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兰根作业区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
2020年4月30日,北海市自然资源局再次发出停工整改请求,公司仍以红树林死亡原因不明为由拒绝停工。直到2020年5月5日,公司经北海市自然资源部门约谈后才停止工作。此时,该地区红树林受损面积已累计达到257.67亩。
通知指出,近年来,北部湾港口群已分布在因生态环境问题被当地环保部门多次下达整改通知书,北部湾三个沿海城市的多个港口。2020年底至2021年4月期间,生态环境部仍发现其码头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
北部湾港口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铁山港煤炭码头6码露天堆煤,未采取抑尘措施;北海港石埠岭码头硫磺堆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简单。现场检查时,部分含硫废水通过雨水沟直接排入海中,在海面形成明显的污染带。采样监测pH值仅为2.82,呈强酸性;化学需氧量高达89 mg/L,比海水四类水质标准高出16.8倍。
北海港石板岭码头的强酸性硫磺废水直接排放入海
/p>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407号泊位红土镍矿堆场、硫磺堆场和部分煤堆场都未配套建设防风抑尘设施,现场船只装卸货物扬尘污染严重。场区硫磺堆场露天堆放,堆场围堰形同虚设,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长期不运行,现场检测硫磺堆场废水pH值低至3.48,化学需氧量高达4808毫克/升,部分硫磺废水通过雨水沟排放。

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硫磺堆场区域污水横流,pH值低至3.48,化学需氧量高达4808毫克/升。
钦州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未建设危险废物仓库,现场检查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堆放在生活垃圾堆场,环境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通报指出,北部湾港务集团作为广西自治区直属大型国有企业,本应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但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与此要求相去甚远。集团政治站位不高,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汲取教训不深刻,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重建设轻保护;对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从集团层面系统研究、总体部署,推动所属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力,监督管理缺位,导致旗下多家港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引发严重生态后果。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