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巩固,稳中提升!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振奋人心,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生产需求持续上升,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加强改善态势。
“稳”的一面是:初步核算,上半年GDP为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速为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夏粮再次丰收;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1%。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稳步增长,充分彰显了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我们坚持科学决策、创造性应对,准确认清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稳定了经济基本态势,巩固拓展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好”的一面是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205.0%、69.8%、48.1%;6月服务业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0.4%,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6%,升级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新动能的快速增长和市场主体的良好预期,充分展示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正是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实力,不搞“大水漫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难以稳定和加强,也为下半年经济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来看,支撑经济进一步复苏和改善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和增加。一方面,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市场销售稳步上升,投资继续稳步复苏。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景气区间。此外,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为外需增长奠定基础。基于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信心、有能力巩固稳健积极的经济走势。
信心不能动摇,干劲不能放松,困难不能低估。从外部看,疫情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今年以来,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提高了企业成本,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国内经济复苏不平衡,仍需努力夯实稳定恢复发展基础。对此,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正视困难,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整。特别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企业更多成长空间,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