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全省实施“秸秆还肉”工程,启动千万头肉牛建设,建成承载粮食及副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型畜牧业,建成国家级“大肉仓”。很明显,到2025年,全省肉牛将增长到700万头,然后在“十五”的两到三年内实现1000万头。
为了加快这个项目的建设,省政府制定发布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两个政策文件。省畜牧局相关负责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明确加快秸秆饲料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藏、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粮加工技术,提升秸秆饲料利用科技含量;稳步推进“粮改饲”,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秸秆饲料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利用和产业化经营转变;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秸秆饲料收贮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和腹升值。
支持建设秸秆养畜集中示范区。明确聚焦中部优势产区、西部潜在增长区和东部特色聚集区,坚持以规模化养殖企业为龙头,以基地县(市)为依托,以秸秆资源为保障,在全省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市、镇、村加快推进秸秆禽畜集中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在全乡全村推广牛羊鹿养殖,形成“一乡一品、几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支持肉牛保险和投融资创新。明确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率先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基金,并采取社会资本为主导,各级政府引导资金和投资,市场化运作进行股权投资的方式建设肉牛产业链;实行“政银保”联动支持畜牧业,鼓励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每头牛最高保额由1万元提高到1.5万元,保费不变;鼓励银行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规模适中的经营主体给予贴息。
支持肉牛县加快发展,增加基础母牛数量。明确新增肉牛存栏前10名的县(市、区)每年中央和省级可用于支持畜牧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时给予奖励;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新基础母牛,规模在50头以上的给予每头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单个企业的补贴不超过500万元;对新引进的省外基础母牛看犊,如果规模超过50头,每头1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主体补贴不超过200万元。
支持肉牛养殖、规模养殖和深加工。明确支持建设肉牛核心种养场和公牛站。每个肉牛核心养殖场补贴200万元,每个公牛站补贴100万元;对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境外进口公牛,每头补贴1万元;支持延边黄牛养殖企业使用胚胎移植技术,每胚胎补贴500元;鼓励各市县统筹利用财政衔接促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府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