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头娃娃”事件频频被搜,某母婴店怀疑“贝安敏”蛋白固体饮料将作为特供医用奶粉出售。母婴店店员告诉他们:“二胺相当于婴儿奶粉,相关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就奶粉而言,有些品牌利用知识产权做营销卖点,看似“正规”实则有弄巧成拙的乌龙!如何合法使用专利公示?
万博士(您身边的知识产权专家):
为了彰显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专利的名头做宣传,突出产品差异化,是品牌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手法,其实在合法的状态下,这个倒是没问题的。但是,产品包装以及宣传和推广中对其“专利信息”标注不当,掉进“虚假宣传、假冒专利”的“蜜罐”里,就很容易被打脸。
一、从品质到专利战略挽回消费者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很多国产奶粉巨头倒下,大众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盲目追求进口。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专利申请数量却远远领先于其他主要的R&D或生产国和地区。
如果说我们曾经在质量上争夺“硬”实力,现在追求的是——的专利突破。谁掌握了核心专利配方,谁就拥有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些专利正在证明自己!
2019年,艾瑞金获得“更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核苷酸组成和比例* *”三项国家专利,这些母乳研究的重要成果全部应用到金领系列产品中。
专利CN104165955 B(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由浙江大学和贝因美婴儿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申请,提供母乳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从而建立母乳脂肪酸谱数据库,指导中国企业生产真正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奶粉。
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消费者的心,这就需要企业投入相关知识产权的布局和规划。与此同时,利用专利虚假宣传的事件也逐渐发生.
二、专利宣传如何合法使用
“专利产品,打假必究”,一听高端大气上档次。为了展示产品的技术含量,专利标题被用于宣传。但如果包装上的专利信息标注不当,就会落入“虚假宣传、假冒专利”的坑里。
注意避开这些专利宣传“坑”
1、申请中专利,有号无权不能宣传
自2015年9月15日起,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在小米官网的宣传中写下了“黑科技”等表述,其中小米4C手机边缘触摸申请专利46项。根据工商部门的说法,小米科技并没有获得专利证书,只有专利申请号。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申请中使用专利进行广告宣传是违法的。小米因此被罚款3万元。
;">2、利用专利做宣传,胡乱标注坑人害己
尽管申请号或许会成为真正有权利的专利号,在广告中出现的专利必须是实打实获得专利权的。提前放话,俗称吹牛,自然是虚假宣传。
3、光说不练也是假宣传
某草本植物饮料在海报中宣传“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但消费者未在包装上找到相关专利的标注信息。尽管企业在法庭上提供了相关的专利证书,但法院仍然认定该企业宣传专利但包装未明确标注,致使消费者无法查询,误导消费者构成违法。广告一旦涉及宣传专利,就必须让消费者有据可查,光说不练也是要吃亏。
4、专利过期,无效专利都是雷
山东某公司举报荣成石岛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网站宣传上展示了“ZL981247350海上加油设备、ZL032053754立式加油站”专利证书,涉嫌假冒专利。经威海知识产权局查实,ZL981247350号专利因未缴年费过期、ZL032053754号实用新型因发明专利授权而放弃专利权。该公司网站展示证书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行为,被罚五万元。

专利宣传到底怎么标
《专利标识标注办法》第五条 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标明下述内容:
1、采用中文标明专利权的类别,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国外观设计专利;
2、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号。
除上述内容之外,可以附加其他文字、图形标记,但附加的文字、图形标记及其标注方式不得误导公众。
第六条 在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该产品的包装或者该产品的说明书等材料上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采用中文标明该产品系依照专利方法所获得的产品。
第七条 专利权被授予前在产品、该产品的包装或者该产品的说明书等材料上进行标注的,应当采用中文标明中国专利申请的类别、专利申请号,并标明“专利申请,尚未授权”字样。
《广告法》第十二条 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

如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欢迎咨询泉州市万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万博士将提供最完善的知产发展策略,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或关注万博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WanboIP2018)找万博士私聊,可以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