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日电(记者岳洋通讯员张晓超)“虽然疫情期间运营受到很大影响,但目前客户流量已经恢复到之前的60%到70%,学生已经开始上学。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好。”中关村石宝街(中关村广场步行街)“网上名人”店店员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人间烟火呵护普通人的心。走在石宝街,虽然仍有少数门店关门,但大部分已恢复营业,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石宝街迎来了“后疫情时期”的新客流。
石宝街阿里烤鸡脚店前排队的年轻人。中国青年网记者杨
“疫情爆发前,骑手们经常在我们店门口等着抢票。最热的时候,门口招待客人的同事甚至有五百块,希望安排一个‘黄牛’。疫情期间,我们店享受了一些减租和免租,业务以销售和团餐为主。这几个月慢慢恢复,7月份恢复到去年的85%,近期比较好。”南京名店世保街店经理南说。在最近的晚餐时间里,世保街的南京大牌摊位开始重新出现。
防疫消毒更新菜品“网上名人”店正忙着复工
有序恢复和有序的前提是消毒等防疫措施到位。
“现在物业对消毒等防疫措施的指导和检查在频率和标准上都有所提高。我们的消毒,包括空气、餐具、手术台和用具的消毒,确实是相当全面的。”南魏震谈了很多关于消毒的事情。他告诉中国青年网,店内消毒液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 250。以前是每餐前消毒,现在更细致了,两小时消毒一次。“虽然有点麻烦,但看到我们的关注,客户就放心了。一位顾客说,如果你现在去餐厅吃饭,如果闻不到84味,就会觉得不安全。”
在石宝街南京大品牌店吃饭的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杨
“鸡爪适合吃和购物。以前我们只卖鸡爪。最近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增加了‘掌中宝’‘皮肉’等产品,丰富了产品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网上名人”店不能只“吃老本”。为了留住新客户,阿里没少花时间烤鸡爪。店员说:“我们的用户画像已经统计过了。18到35岁的女性顾客来我店消费的比较多。为了增加消费仪式感,在年轻人关注520的日子里,我们会采用站牌打卡的方法。让大家拍个吻戏,我们送礼物。”
客人在石宝街用餐。中国青年网记者杨
具有参与感的互动设计对留住客人有积极作用。“我们的一些老顾客就在附近读书,把我们当成校园时期的回忆。其他人在北京已经不努力了,但是味道我还记得。记得有个已经去上海的客户,一直在微博问上海店在哪里。我们非常感动。Xi的一个顾客也是,我告诉他,如果你走了,我们不要钱!”店员说。
在石宝街南京大品牌店吃饭的客人。中国青年网记者杨
记者了解到,今年疫情期间,石堡街商户的物业和租金支出减少了259万元。“我总觉得这是一条精神的街道。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比如大长今、派珀先生,都是石宝街的第一家店。附近食客多,科技人士和年轻艺术家爱交朋友。“团团”的宣传效果更大。希望未来能引入更多不同品类的成熟门店,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做更多的配套服务和体验服务。”楠魏震说。
灵活租赁,创业公社,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在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制造商中心,企业正在进行路演。图片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晓超提供
在流行期间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里,路演的、洽谈的、录视频做宣推的……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商改办”城市更新项目,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里入驻的企业,同样面临租金压力。但灵活的服务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无负担“转身”的空间。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门口,有不少青年创业者的身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步入创业公社,可以发现多种租赁业态和租赁方式。自由座、24小时自习室、定制化办公场地(从4至8人工位到8至12人工位,从70至300平米)等不同空间形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求。长短租期结合、租金月付季付自由选的弹性租赁方式,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

北京创业公社总裁助理兼新空间事业部总经理苏炳清介绍创业公社提供共享直播间和短视频拍摄服务的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物业和创业公社积极为租户寻找各种费用减免政策,减免了部分房屋租金。为分散办公,保障大家的安全,还提供了免费的共享场地,确实为我们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入驻创业公社的缔联科技CEO 于震寰告诉记者,最难的时候,作为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公社的帮助下,享受了社保减免政策,公司部分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用被减免,医疗保险费用减半征收,减免流程也十分顺利,从社保账户直接减免,这项减免政策让公司节约了近30万元。“抱团取暖,如今我们全体员工同舟共济,共同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困难。”他说。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里,洽谈业务的青年创业者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小超 供图
苏炳清告诉记者,得益于海淀区政府、西区办及荣科物业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创业公社对新入驻企业,无论需求是十几人工位还是2000平米的租赁面积,均可在一周内全部部署完成,让企业拎包入驻。截至目前,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已经累计协助33家企业获得融资超5亿元,45家企业获得政策扶持及金融低息贷款服务。

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的免费共享空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看到复工企业的创业者们又开始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我们感到由衷地开心。疫情以来,我们推进线上复工,做好行业纽带。组织中关村24家孵化器参与中关村管委会座谈会,孵化器主要负责人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线交流。围绕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遇到问题展开讨论,并听取孵化器负责人意见建议。”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秘书长王立群介绍,促进会还推出“创业服务+”线上活动,促进行业交流发展。截至目前,“创业服务+”活动已经成功举办28场,参与人数达7000余人,涉及投融资、政策宣讲、技术推介等。

江国生介绍海淀文化书店的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近期,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艺连科技、创业公社联合承办的山河随行·满维起写生作品展在中关村创业公社开幕,当天,不少文艺青年的参与,给展览增添了很多青春活力。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运营单位、艺连科技CEO江国生说,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创业者中有很多文艺青年,如今疫情常态化管控、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科技青年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有烟火气,有科技创业青年们聚集,有食宝街的美食,咱‘后疫情时代’不输以前!”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