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可以用于首饰,珍珠粉可以美白皮肤,也可以入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以从珍珠中提取各种化妆品的原料。一直以来,珍珠出口占比较高的比例,但从去年开始,直播发货直接给国内销售带来了火,珍珠的价格普遍上涨了20%到30%。看看记者在3354年珍珠发源地浙江诸暨的报道。
浙江诸暨:电商直播带火国内珍珠销售
在浙江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主播半娘正在进行珍珠饰品的直播销售,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观看。这家直播电商的负责人陈罗勇告诉记者,他家一直在做珍珠生意。去年疫情期间,销量大幅下降,于是他想到了另找销售渠道。去年5月,他组建团队开始直播销售。以前每天大约有1000到2000个订单,现在每天有10000多个订单。陈罗勇表示,实在没想到直播的效果这么好,现在粉丝量达到28万,多数是25到30岁的年轻人,自己的主播增加至20人。
记者去了一家从事珍珠批发的商店。负责人何永江说,自己养了20多年珍珠,4年前来这里做批发工作。去年疫情期间,没有生意。然而,在那之后,直播电商的出现给市场带来了火。现在,70%来买东西的人都在做直播。今年珍珠供不应求,价格也上涨了。他说下面的珍珠不是很圆,有一些瑕疵,去年80元,今年涨到90元。
上图中又大又圆又亮的珍珠质量最好。去年是千分之一左右,今年涨到了1400元。
珠宝城所在的浙江诸暨山下湖镇,是中国最大的珍珠交易中心。2020年交易量750吨,国内几乎所有珍珠都在这里交易。记者了解到,今年珍珠的批发价和零售价都提高了20%到30%。
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何铁源:珍珠产量下降了。电商直播后,网络名人和电影明星也加入进来,销量不断增加。
浙江:珍珠农收入大幅增长,计划扩产
珍珠分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海水珍珠主要产于日本和大溪地,淡水珍珠主要产于中国。今年以来,珍珠的批发价上涨了。那么,作为农民,他们受益了吗?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浙江诸暨山下湖村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珍珠产业。记者采访的湖泊约100亩。远处每一个白色浮球下都养着十只珍珠蚌。按三年成熟期计算,总共可产珍珠约2.5吨。
郭伟峰是这个养殖基地的负责人。他把记者带到湖中心,捡起了浮球。你可以看到每个寄养箱里并排养殖着10只珍珠蚌。他告诉记者,珍珠分为有核和无核,以前都是保持无核的。一个贻贝中有30多颗珍珠,但大小一般较小。至于有核珍珠,只生长一个贻贝,又大又圆。做首饰的概率高很多,价格也高一些,所以现在改为用细胞核来繁殖。今年珍珠价格大幅上涨,而且是在这个水域
产出,也有望大幅增加。
郭伟锋告诉记者,今年珍珠价格大涨,自己这片水域的产出,也有望大幅增加。预计这三年产出2.5吨珍珠,原来价值估计在500万左右,也就是2000元一公斤。今年行情涨的话,还能再增收100万。


郭伟锋表示,自己养珍珠二十多年,传统的养殖方法,投入湖中的肥料会大量沉淀,对水体污染较大,而自己现在使用滴灌养殖,在室内将有机肥料培育成藻类,精准地输送给河蚌吃,这样就没有肥料沉淀,不会对水质产生污染,湖中还能养鱼。

记者又来到了浙江德清的一个珍珠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国勇养了30多年珍珠,目前养殖面积2000多亩,他表示,去年新冠疫情暴发时,珍珠价格下滑,但之后很快回升,今年以来价格涨得很快。网上流行的直播剖蚌,从他这里的进货价,一只珍珠蚌从去年最低的10块,涨到了20块,而珍珠的统货价,也涨了两三成,他对今年的行情非常乐观。他表示,去年行情不好的时候400元一公斤,现在可以卖到600元一公斤,今年好的话可能能赚一千多万元。
珍珠产量持续下滑 专家呼吁扩大生态化养殖
珍珠是在珍珠蚌中天然生长,能达到珠宝级的,一般不到10%,那么更多的珍珠都去了哪里,在珍珠涨价的大背景下,下游企业都遇到了什么问题?价格趋势如何?行业该如何更加健康地发展?

记者来到了浙江德清的一家珍珠深加工企业,在这里,多种活性多肽从珍珠中提取出来,用于生产面膜、精华等各种化妆品,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负责人沈伟良告诉记者,公司一年需要珍珠约100吨,而且需求量一直在上升,自己收购的,是已经除去了珠宝级珍珠的无核珍珠,以前不值钱,但现在涨价迅速。

沈伟良告诉记者,现在优质药用珠一般是120-160元每公斤左右,前几年是50、60元,已经翻倍了。每100克只能提取到1.7克左右真正高浓度高功效的活性物,所以用量还是蛮大的。
沈伟良表示,现在很多养殖户改养有核珍珠,而自己公司只收购无核珍珠,对于未来,他也担心原料的有效供应。据相关统计,中国的珍珠产量2007年达到5264吨,此后持续下滑,2019年只有702吨,降幅达到86.7%。

2017年,湖北省全面禁止养殖珍珠,此后,湖南部分地区也颁布禁养相关政策,全国的珍珠养殖面积进一步下滑。
业内人士表示,珍珠蚌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养殖珍珠,本身可以净化水质,但由于过去,养殖户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想让珍珠迅速长成而大量投喂肥料,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业内人士呼吁,各地禁养珍珠的政策,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制定统一的养殖标准,实时监控水质,这样就能兼顾环保和经济发展。

浙江德清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安全:用鱼蚌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取代过去传统的、有污染的养殖模式。同时通过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的贝类品种,使珍珠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更大提升。
来源:央视财经